美文网首页
世界读书日,致敬每一个没有放弃思考的你

世界读书日,致敬每一个没有放弃思考的你

作者: 黍离_28fb | 来源:发表于2020-04-23 12:23 被阅读0次

【留一份安静给自己】“5V1A”的慢速充电是我用iPhone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让我每天都有两个小时安静思考的时光。

——鲸鱼东

01 重新认识人文

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讲到人类进化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是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直接造成了人类的两个优势:一是解放了双手之后,可以干更多的事情,大脑进化更快;二是声带被吊起来了,重力拉扯之后,结构发生了改变,可以发出更多复杂声音,为语言信息的诞生做了准备。

但是《人类简史》没有提到直立行走还会带来一个矛盾的结果:站起来之后,人的盆骨变窄,但是人的脑容量在不断增加,新生儿的头越来越大,生产困难。

那人类该怎么选择进化的呢?就是让所有的婴儿都变成了早产儿,大脑还没发育好就要分娩了,即使这样,人类难产概率是哺乳动物中最高的。

理论上人类胎儿要发育出 1300 毫升的脑容量,需要 21 个月才能发育完成,这个已经被科学证实,研究表明,人类的婴儿出生后脑神经元突触数量一直至在增多,新生儿在 10~12 月神经元突触数量达到顶峰,此时突触数量约为成人的两倍。

之后因为适应环境,修剪掉不用的突触,会有开始下降,然后保持稳定到长大成人。所以人的婴儿头身比例不协调,都是正常现象,这是几百万年辛苦进化的结果。

人脑突触数量变化

在自然选择的淘汰下:过早出生的可以顺利生下来,但是大脑不够完全,没长成人就夭折了;过晚出生的,脑容量太大,难产被淘汰了。

最后上帝给人类选择了一个最合适的分娩时间:9~10个月,都是早产儿,但不至于夭折。

人刚出生的时候,完全不能称作人。在动物世界里,非洲草原上的羚羊出生之后就可以站立,几个小时就可以。但是人刚出生的时候,就没有人的特征,不会直立行走,不会有规律地发声,两大基本特征都没有。

最终的结果就是:人是世界上可塑性最高、方差最大的物种。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就是:人可以不是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狼孩,刚生下来的婴儿被狼叼走,狼孩长到十几岁我们才把他救出来,可是在人类社会中他除了外形,没有任何方面和人类相似:吃生肉、四肢爬行、昼伏夜出、不会说话只嚎叫。

历史记载除了狼孩之外,还有熊孩、豹孩、羊孩等等,但他们都只有相应的动物生活习性,并没有任何人类的特点。

狼孩

科学家也做过这样的实验,把刚生下来的小猪仔给山羊喂养,长大之后猪还是习性,没有任何羊的特点。

所有的物种中,只有人可以做到不是人,生在狼窝里就变成狼孩,生在猪窝就变成猪孩。其他的动物都做不到,他们一日为猪,终生为猪。

人可以是其它动物,人之所以为人,是把自己教育成人的,“文”成人的,这就是人文的由来。孔子说过:仁者人也。东方文化中,仁爱是人和这个世界连接的纽带。

对于方差巨大的人类,《人类简史》描写了其中的一个极端,就是可以创造出超乎自然的想象力,从而联合更大的群体,逐渐站上食物链的顶端。

但是另一个极端就是:人类的心智可以被带有成瘾性的事物俘获,可以没有下限,可以猪狗不如。

之前有朋友跟我讨论是否支持死刑的问题,我说我坚决支持,有一些罪大恶极的人,他们仅仅是生物学上的“人”而已,他们的思想已经不是人。一只疯狗咬死了人,你要不要把它枪毙?


02 美丽新世界

正因为人类的大脑是无下限的,引导和教育才会如此重要。

2019-nCoV疫情在家学习办公期间,读初中就开始寄宿学校的鲸鱼东,终于可以在家呆的久一些,这是十多年来都不曾有的机会,终于可以仔细看看乡村发展的现状。

令笔者担忧的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述的社会可能和今天的乡村很类似——人们正为了快乐而丧失思考的能力。

媒介即认知,波兹曼四十年前在提出这一观点,其核心在于:信息传播的媒介极大影响人们的认知。

对于尼尔·波兹曼,他逝世于 2003 年或许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他不会想看到今天的全新媒介——短视频和手游的诞生。

没人能说清究竟是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产下了短视频和手游这样的怪物,还是短视频和手游推动了泛娱乐化时代的到来。但有一点毫无疑问,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正以一种他本人没能预料到的形态降临。

《美丽新世界》

《美丽新世界》中,毒品带来的无上欢乐支配了世界,思考变成了少数人的专利。

毒品成瘾机理与多巴胺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相关,而网络时代的娱乐方式刺激多巴胺分泌的效率直逼毒品,但偏偏又裹上了无害的外衣,短视频和手游则是娱乐大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这些娱乐内容的成瘾性极强,连成年人都很难抵抗,大脑处在高度可塑性阶段的中小学生,更是轻而易举被打败。

疫情解封后去一个亲戚家做客,亲戚特别安排鲸鱼东给他家正在读高三的弟弟指导学习。

没有了学校的束缚,弟弟的作息时间完全没有高三的状态:夜晚玩手机到一两点睡觉,早晨十点之前从不起床。看到他手机上的软件,都是短视频全家桶和农药精英,连背单词的软件都没有。

 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我们村庄2014年以后高考成绩就在下滑,近两年更是连考上三本的都没有。

 在人类数万年与自然选择抗争的进化中,人脑产生了对鲜艳图片、节奏声音、连续画面的敏感,这些要素无一不给人愉悦。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短短千年的时间,不足以改变百万年进化的积累,所以我们这些摩登原始人依然享受绘画、音乐、电影。

 当这些要素精密的组合起来,经过精心的设计,我们这些摩登原始人的大脑远远不足以抵制如此绚烂的诱惑,沉迷是唯一可能的结果。没错,设计游戏的往往是最聪明的人,而且精通心理学。

短视频和手游以超越往一切娱乐方式的效率提供无需付出的欢愉,只需划划屏幕,这样短暂而无意义的快乐就能席卷大脑,并不断提高我们快乐的阙值,进而支配了我们的行为。

 今天的乡村,邻里之间已经很少看到饭后唠嗑打牌打发时光,更多的是饭后刷小视频玩游戏,男女老少都一样。正因为如此,乡下的家长也无法约束孩子玩手机,因为他们连自己都约束不了。

蹭网开黑的青少年

令人担心的是,很可能若干年后,在普通人中没人能戒除这样的快乐,也没人能进行像样的思考,快乐将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全部,所谓的高贵的理性恐怕连一个角落都难以占有。为什么键盘侠和杠精越来越多?

曾经精英阶层的维护阶层跃迁的壁垒靠垄断血脉,后来靠垄断资本,现在人们担心精英垄断教育。

最恐怖的是未来精英阶层垄断可以垄断思考,而沉浸在快乐中的普罗大众不会有能力意识到自己的处境。

这是究极形态的阶层固化,人与人间的差距比人和狗更大。


03 李佳琦:“15岁看我直播干嘛?”

4月9日晚,李佳琦在直播时,有一位15岁的女生,留言称自己很喜欢看李佳琦直播。

一般主播看到这样的留言都会感到欣慰,因为粉丝的认可是他们追求的。

而李佳琦却反问:“15岁你看我直播干嘛?”“你不能在我直播间买东西,除非是妈妈让买的,否则这就和背着妈妈玩游戏充钱一样,是不太行的,因为这不是你赚的钱。15岁孩子的娱乐应该在院子里踢毽子、跳橡皮筋就够了。"

随后小助理提到了李佳琦的表妹刘柏辛在15岁时就很有钱,对此李佳琦则表示:“如果你15岁思想成熟,有经济能力,那么你可以。”

鲸鱼东:愿世间有更多李佳琦这样三观正的主播。

十五年前,读四年级的鲸鱼东第一次去新华书店,母亲花了50元钱为我买了两本《十万个为什么》,回家之后晚上都要抱着两本书入睡,书中的内容简直可以倒背如流。

到学校后我把书和班上的同学分享,那时候同学之间的娱乐项目除了踢沙包、玩玻璃球之外,还有就是讨论书上各种有趣的知识——原来我们看到的星星是它们几千年前发出的光,原来杨利伟坐的火箭一秒钟就可以飞超过7.9km......

那个时候家里真的超级穷,全部收入都来自种田,农业税还没有取消,每年还要"交公粮",50元钱差不多相当于我家大半个月的纯收入,但是可以用来买书。

十多年过去了,我家早已不缺买书的钱,但是无论买多少书、买什么种类的书给13岁的弟弟,他都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只有打农药。

 我没有办法阻止,因为他所有的朋友同学都在玩游戏,如果他不玩,他们就没有共同语言了。为了精进打游戏的"技术",他还需要看游戏主播的小视频,学习操作技巧,和同学们分享打游戏的经验。

“ 17+ ”的娱乐大军

短视频软件和很多手游,在应用商店都被分类为17+,也就是17岁以上才能下载。笔者以为只有自己村庄的孩子沉迷游戏,于是尝试玩了一下,随机匹配陌生人组队的时候,经常能匹配到小学生,全国各地的口音都有,而且很多还是玩了好几年的"老手"。

形同虚设的忠告

国家出台过防止青少年过度沉迷游戏的措施,游戏公司也纷纷响应,每次进入游戏的时候,首页都会有一个"适度游戏益脑,合理安排时间"的忠告,而且为了防止玩家过度沉迷,还设置了每个账号每天不能游戏超过6小时。显然这是形同虚设,想玩的话,多申请几个账号就可以了。

 还有"益脑"之类的幌子,我想说青少年有10000种益脑的方式,最不需要的就是玩游戏。试问做游戏公司的,哪个是为了给青少年益脑?赚钱才是唯一目的吧。

 其实,想阻止17岁以下的青少年使用那些软件,很简单,只需要给软件一个打开前置摄像头的权限。现在AI识别人脸已经很准确了,打开游戏的时候识别玩家不符合年龄,禁止操作就可以了。不知道相关的公司敢不敢这样设计?

 "游戏+直播短视频=绝配",他们创造了巨大的流量和高额的收入,同时还为为用户带来"快乐"。

 但是有一批不该是他们用户的人,却误打误撞正在变成《美丽新世界》中"德尔塔""埃普西隆"的角色,他们从小被教育厌恶书籍和花朵,沉迷于高级人类创造的"快乐"之中。

《美丽新世界》的故事设定于公元2540年,人类社会已经被统一了,世界上没有了争锋,而科学研究也达到了顶端。生育已经不用由母亲来负责,所有婴儿都会从试管里发育和出生,家庭的概念也被抹消掉了。

人在出生之前,就已被从高到低划分为“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尔塔(δ)”“埃普西隆(ε)”五种阶层。

α和β最高贵,是未来的统治者,δ和ε最低贱,是劳动者。

δ和ε的婴儿接触书本时会受到电击,通过这种洗脑的方式让他们从小讨厌学习。ε更是经以人工的方式导致脑性缺氧,藉以把人变成痴呆,好使这批人终身只能以劳力工作。

人一出生就会被安排为社会的某个职位,而他们也只能去执行那个职位,因为从小人们就会按照自己被设定好的工作而被培养......

笔者不反对互联网时代娱乐软件的普及,反对的是他们打着“17+”的旗号,挂羊头卖狗肉坑害青少年。

大量应该读书获取知识的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

笔者目之所及,村子里有很多05后、10后的新新人类,在他们眼中,喜欢读书的人已经成了怪物。

昨天邻居家的七年级小朋友,来找我弟弟"开黑"打游戏,我拿起一本书想给他们讲个故事,小朋友对我说:你那两本破书有什么好看的?有手机好玩吗?

令人沉思。

也许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快乐是一种幸福,但是请记住,请不要因此放弃思考的能力。


“我不需要舒服。我需要上帝,需要诗,需要真正的危险,需要自由,需要善,需要罪恶。”约翰对总统说,“我现在就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这才是人间。

                                                                                            ——阿道司·赫胥黎《美丽新世界》


                                  世界读书日,致敬每一个没有放弃思考的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界读书日,致敬每一个没有放弃思考的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io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