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吾爱庐

人活半生依然焦虑,我与焦虑同在。
按理,我不用再焦虑什么了,财富自由,心灵自由,活得逍遥自在,随心所欲,不逾矩。
可是,今天我依然焦虑,为啥?
为自我成长焦虑,为写一篇文章,为考取慢病管理咨询师,为讲好一堂课等等,每天都要为之焦虑、担心,这种不良情绪伴随着我,让我感到不放松,孰好孰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01主动选择焦虑
刘润老师说:没有焦虑、担心和恐惧,难成大事!
满足感给人富足,焦虑感让人成长。
如果我满足目前现状,我本不用这么辛苦,每天码字,看健康专业知识书籍,还要每周末健康公益分享课,活得比同龄人累。
她们在逛街shopping,我在阅读。
她们在做美容美发,我在拼命码字。
她们在看电视剧,我在听课或分享。
我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因为我不想成为一名“贤惠”女人,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每天只是吃吃喝喝,看看电视,这样打发日子,最后日子过我,把我过成一名“黄脸婆”,无脑无脸无辜的模样。
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过这种日子,至少我就不愿意,虽年过半百,仍然坚持读书学习,内心总有个声音说,女性可以不成功,但必须要成长,于是,我于2018年走上了学习之路,从此,焦虑与我如影随形,不是焦虑压倒我,就是理性牵制焦虑,磕磕绊绊走到了如今。
因为内心渴望成长改变,才促使我坚持选择这条少有人走的路,主动选择学习带给我的焦虑。
02被动接受焦虑
当初选择学习时,我知道这条路会很累很辛苦,肯定会焦虑、担心和恐惧,没想到一路走来,不是一般的焦虑,而是长期处于焦虑之中,内心真的很痛苦。
记得2018年进入猫叔读书营,每天阅读写读书笔记,然后点评组评选优秀,每次获奖了高兴万分,落榜了愁眉苦脸,每天的情绪就像过山车似的,起起伏伏,一颗心总是被评优吊着,被怎样写出好文章来牵着鼻子走,以至于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的质量,工作任务随便应对。生活也是,不顾及家人感受,只管自己捧着手机和书,吃饭随便吃,有时一晚上都不跟先生说话,完全把自己沉浸在学习的焦虑之中,引发先生的愤怒。
他说: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说:自我成长改变呀!
他说:你改变了吗?你改变了,但没有改好,反而更坏了,自从学习后,晚上熬夜写文,白天无精打采,眼圈发黑,肤色差,吃饭随便吃,脾气见长,本来晚上回家与我聊聊天,现在聊天也免了,你学习为啥?如果这样趁早不要学了,我不支持。
先生一席话,让我陷入反思中。也刚好猫叔分享时,建议大家不要沉浸在每天读书写作里,要把书中有价值的部分践行到工作、生活中去,知识不用等于无用,让你的行动发生改变的知识才有用,才是我们读书学习的目的。
原来我读书陷入了误区,以为每天读书写作就是学习,就是为了获奖而学,搞得自己无比焦虑,让焦虑主宰着我的一切,差点毁了自己。
03主动迎接焦虑
焦虑,本与我一体,有开心快乐就有焦虑担心,就像美国动画片《头脑特工队》中五个情绪,乐乐、忧忧、怒怒、厌厌、怕怕,这是人的五个人格特质,缺一不可。
这五个情绪在我的读书学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乐乐(开心读书学习),忧忧(不会读书写作),怒怒(写得太差得不到奖),厌厌(讨厌写作),怕怕(焦虑担心写作何时出头),体现了我两年来的读书写作的心路历程。
怕怕就是目前我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写作一直在写,总是无法写出好的作品,主观原因居多,老师已经教了许多写作方法,你写不好是自身问题,焦虑在所难免,但转念一想,即便每天都能写出好文章的人,难道他不会焦虑吗?肯定会的,只不过他焦虑的点与我们不同,他可能会有更大的目标与要求,屁股决定脑袋,大责任,大担当,必定有大焦虑,所以,焦虑永远与我们一体,不要排斥,主动迎接焦虑,与它和平共处,看清焦虑的真相,依然坦然面对。
现在我焦虑,但不慌张,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成为慢病管理咨询师,集中精力攻克,拿下资格证,再慢慢精进。
人活半生依然焦虑,我与焦虑同在,相知、相守、相爱、相杀,注定一生都与焦虑相伴,没有焦虑的人生必定不完美,也不会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