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时候,一般是靠两种方式:靠直觉,或者靠分析。
诺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的书《思考,快与慢》里面,也提到了这两个思维系统。
这两者各有优劣:直觉是第一反应,非常快速;而分析,则需要经过一系列理性推断,耗时较长。
然而,这两者又不是完全割裂开的,他们相互作用:
“直觉”给“分析”提供建议:在你分析问题的时候,直觉会给你建议,比如,我给一家公司做咨询方案,分析他们效率低下的理由。
这时候,我有理性分析的部分,它帮助我将效率低下的潜在原因都列举出来,但是,我的直觉也会做出一些判断,它告诉我,这家公司的官本位文化是最有可能的原因,然后,我基于这种直觉,再去进行验证。
“分析”不断内化到“直觉”:当分析过很多相似问题之后,你会对这类问题形成更加敏锐和准确的“直觉”。
比如,很多经验老道的销售,跟潜在客户只要接触很短的时间,就能判断对方是怎样的人,他到底是不是自己的目标客户。
关于直觉、感性这类事情,目前的科学研究还没能完全解释清楚,但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它跟神经元有关。
人工智能专家金出武雄在《像外行一样思考,像专家一样实践》一书中提到,人类的直觉其实也是计算,只不过是一种捷径式的计算。而且,越是高等的动物,大脑中用于处理特定问题的编码神经元回路就越多。
而且,神经元是可以被训练的。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Carol Dweck花了几十年的时间证明,多巴胺神经元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再培训,否则它们的判断准确率就会下降。
所以,犯错和反馈,是学习的最有效方式。
这就是为什么,你花了3个小时理性分析得出的结论,还比不上经常思考的人在3分钟内的第一反应。因为,他们把处理特定问题的方法内化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战战兢兢,提醒自己刹车和油门别踩错,又提醒自己别忘了抬头看红绿灯、注意路况,还得看着导航确定别开错了。但随着不断练习,这种技能就内化成了,那些出租车司机,可以边开车边抽烟边抢单(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大家这么做)。
所以,我一直不断地强调练习的重要性。
思考、沟通这些都是能力,而不是知识,不是“知道就好”,也不是“用来吹牛”,而是“能用才行”。
我经常跟训练营里的学员打比方:学习思维和沟通,就跟学习开车一样,你把刹车、油门的功能和交通规则背一万遍,如果你不会开车,这些知识并没有什么X用。
思考也是一样,你把我的文章倒背如流,如果用不起来,其实看这些文章就是浪费时间。
所以,练习才是学习思维和沟通这种能力的正确姿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