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的:妻子,料理家务的女人
一担挑:连襟,妻子姊妹的丈夫
老疙瘩:也称老小子,家中排行最小的孩子
半语子:言语功能有障碍,说话不清楚的人
带犊儿:也称带犊子、带葫芦子、带来的,妇女改嫁后带去的孩子
梦生儿:遗腹子
界壁儿:邻居
打八刀:离婚
活人妻:离婚后再嫁的妇女
跑腿子:也称跑腿儿、光棍儿,单身汉
欠儿登:爱乱说乱动,惹人讨厌的人
碎嘴子:说话絮叨的人
哭巴精:爱哭的小孩儿
搂婆儿:持家理财很严的人
犟眼子:固执
绝户气:没儿没女
掌包儿的:大车上跟车的人
把家虎儿:护家,简朴,不乱花钱亲门
近枝儿:—同族的直系亲属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6ee7b7cc9c06122d.jpg)
后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里,生活、饮食、游戏等均受生活条件的限制。
生活中所用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都是父辈们制作的;饮食中所用的各种食材都是大人们生产的;游戏中所用的各种玩具都是孩子们自制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80db3caa595fb0a7.jpg)
这些生活、饮食、游戏等活动中所需的材料,大多取自天然的树木、石块、泥土等。
静默遐思,过去那种生活、那种饮食、那种游戏,乃至那种节庆活动、那种双阳特有的方言土语是如何生和流传下来的呢?
远古洪荒,饮马河、双阳河、肚带河等河流在这块沃土上静静地流淌着。
辽金时期,金代完颜娄室父祖涉过松花江,来到水草丰沛的苏瓦延河畔。他们始建居所、渔猎取食。
随着群体力量的逐渐强大,收获也就逐渐丰富起来。 立久而久之,双阳地域的狩猎、捕鱼、种植等活动日渐繁盛。
尽管完颜部族在金朝中后期率领其他女真部族迁徙南方,但尚未移居的小黄头室韦部让双阳成为“热土”。
元明时期,他们孜孜不倦的劳作,让双阳乃至整个锡伯国发展成为青郁郁层峦叠翠、绿依依榆柳堆云的诸多村落,可谓茅檐傍林、流水绕村,可见篱外垂挂夕阳、柳荫闲缆渔船。
人们打鱼、摆渡、晒网、种地、狩猎、贸易,怡然自得地过着自给自足的渔猎、田园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8743c464ff0c7d57.jpg)
明末清初,尽管先后有瓜尔佳氏、赫舍里氏、那拉氏等二十几个部族近三万人归附建州努尔哈赤麾下,双阳地域一度呈现出人烟稀少、寂寥无声的凄凉局面,但随着山东、山西、河北等地饥肠辘辘的贫苦百姓逃荒落脚双阳,千余户村落逐渐在双阳大地兴起,“向为繁庶之区”。
汇聚这里的不同种族人群,在默记潜行“入乡随俗”的同时,也不失时机地尝试着“携俗入侵”。
就这样,双阳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饮食习俗、娱乐习俗、节庆习俗和方言土语,奠定了双阳风土民情的深厚底蕴。
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有极少的生活、饮食、游戏等活动还保留着,可其中的绝大部分已沉入时间的“河底”。
即便是仍然保留的活动,其器物、玩具也早已由手工制作变成了直接购买。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f526971cec215d45.jpg)
为了捡拾这些记忆,试图通过朴素,甚至略显稚拙的语言,将那些生动鲜活的生活、饮食、游戏、节庆和土语 记录下来,借《百年风土情》留住那些阳光灿烂的日子。
尽管差强人意,好在乡土民俗看似无影无踪,却渗透于生活、娱乐、学习等各个环节,可谓无处不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881822/6ed4cae7c190bb6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