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略述《洴澼百金方》

略述《洴澼百金方》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3-07-26 10:06 被阅读0次

    前几天,朋友李建民拿来其父所藏的一部线装书让我过目,这部书叫《洴澼百金方》,乍看是好似在说漂洗方案,并把名词用在武备上,或是旧时假名掩饰“非法出版”之书,仓促间没再顾上细看,带回家中琢磨。

    经过初步查阅比对,这部《洴澼百金方》,是一部汇辑评论历代战略防御的古代兵书,又名《备豫录》。

    “洴澼”二字取自《庄子》,本义为漂洗,后引申为军事防御之策;典出《庄子·逍遥游》 吴王用洴澼者不龟手之药而大败越军,作者以此为用防止手背龟裂来比喻国家防御之策。

    该书题“惠麓酒民”编订,也有题清袁(吴)宫桂(袁宫桂,一作吴宫桂)编辑,一般认为“惠麓酒民”即其自号,生平不详;惠麓酒民或袁(吴)宫桂,皆不可考。还有一说是清朝乾隆年间由福大将军衙署的内部印行兵书,有的版本书内有“仅印一百部”和“此书止传官常望得者万分珍藏勿失”字样。也有说此书原为道光年间福建状元林鸿年存书,内有多处林氏私章印迹。约成书于清乾隆元年(1736),道光时重刻,有的则更名《备豫录》。

    全书共十四卷,分订十册,各卷书目为:卷一《预备》、卷二《积贮》、卷三《清野》、卷四《险要》、卷五《选练》、卷六《制器》、卷七《设防》、卷八《拒御》、卷九《方略》、卷十《禁约》、卷十一《号令》、卷十二《营阵》、卷十三《水战》、卷十四《制胜》;书内配有各种兵器、攻防器械、火炮战船等插图175幅。计约十四万字。

    《洴澼百金方》此书“实本于《金汤十二筹》” (《洴澼百金方》道光刊本,陈介平序),也吸收了其他城守书的内容。事例多取材于《左传》、《周礼》以及二十一史中有关备御之策,针对时弊,分类辑述中国历代的战略防御思想和作战原则、作战方法。

    说说《金汤十二筹》,《金汤十二筹》一名《金汤借箸十二筹》,又简称《金汤借箸》,明末周鉴、李盘等人辑著校订。周鉴,字台公,京口 (今江苏镇江)人,曾任史可法幕僚,在安徽等地镇压农民军。他认为,农民军之所以连破州县,主要原因是地方疏于备御,遂与其友李盘、王孟申等商讨城守方略,编纂成《金汤借箸》一书,有崇祯间刻本、清木活字本、刊本和抄本。

    李盘,原名长科,字小有。崇祯十一年 (1638),他携《金汤借箸》草稿赴京,行抵广平(府治今河北邯郸东北),遇清军围城,李盘据此书“画死守计,凡四十余日,虏不能破。暨解严,归功是书,谋梓行之,题为《金汤十二筹》”(史可法《金汤借箸序》)。《金汤借箸》为十三卷,因有反清内容,在清代列为禁书。“惠麓酒民”就以《金汤借箸》为蓝本,仅将《预备》一卷分作《预备》和《积贮》两卷,另将文中个别文字稍加变动,编篆而成《洴澼百金方》。

    《洴澼百金方》所论战略防御的核心是防患于未然、以民为本。认为即使太平之世,也应作到“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有备无患”(《洴澼百金方》,乾隆刊本,下同),备战御敌应以“固结民心”为制胜根本之策。关于备战的内容和措施论述主要有四:一是在人力准备上,主张练兵和兵民结合。练兵要以“训兵六章”(忠爱、敢战、守法、勤习、敦睦、信义)为准则,以练心、练艺、练胆为主;主张建立乡兵,组织乡民,实行兵民联合防御。二是在物力准备上,重粮储和兵器制造。认为“积贮为天下之大命”,金城汤池,带甲百万,无粟不可守,强调“公督私藏”、“藏富于民”;对各种兵器构造使用、火药配制方法详加记载。并指出,如果器械不利,势必要“以卒与敌”。三是在战守上,提出“善守如环”、 “以战为守”的原则,主张“天降”(下云梯出击)、 “地出”(从地道出击)“近冲”、“远击”及正兵、奇兵等互相配合运用。四是主张正确地利用地形,认为 “扼险者胜,恃险者亡”。

    下边是《洴澼百金方》一书的版本以及目前的收藏情况:

    该书约成书于乾隆元年(1736),道光时重刻,更名《备豫录》,咸丰、光绪时重印。

    现存版本较多,有乾隆五十三年(1788)榕城嘉鱼堂刊本、道光二十年(1840)聚珍版、陈介平校刊本、咸丰五年(1855)恬爱吾庐珍刊本、《三书宝鉴》本及清抄本等。

    明萬曆32年抄本(北京大學圖書館)似为最原始本。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嘉漁堂刻本(首都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军事科学院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藏)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刻道光泗州陳階平印本(河南省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清道光二十年(1840)刻本(黑龙江省图书馆藏)

    清道光二十二年刻本(河南省图书馆藏,不知道是否与上面一样)

    清咸豐五年(1855)恬愛吾廬刻三書寶鑑本(天津图书馆藏)

    清咸豐六年(1856)刻本(新疆图书馆藏)

    清木活字印本(?,东北师大图书馆藏)

    清舊學山房刻本(沈阳市图书馆藏)

    清抄本(国家图书馆、安徽师大图书馆都有,不同人抄录)

    朋友建民所藏《洴澼百金方》,是清道光十二年(壬辰)来鹿堂刻本,有张鹏翂序。这个版本目前居然没有见到著录,是否与其他道光版本相似,需实际对比之后,方可确认。如无著录过,就是比较少见版本。

    张鹏翂又名鹏飞,字扶九,号补山,生于乾隆四十八年( 1783) ,卒于咸丰五年( 1855) ,安康新城人。举人出身,著有《来鹿堂全集》等。来鹿堂是张鹏飞大约在道光初年于陕南安康创立的,专门从事雕版印刷。来鹿堂自创办之后,刊刻书籍数百种,除举业书籍外,还涉及方志、医书、兵书、武术书等,十分丰富。如道光九年(1829)张鹏翂刻印戚继光《纪效新书》,随即被多次翻刻,成为传世《纪效新书》的一个重要版本;还有杨甲仁《愧庵遗集》;道光十年(1830)刻印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及邓玉函、王徵《奇器图说》以及吕珅《救命书》等重要书籍;其后还刻有《少林寺拳棍刀枪谱》等武术专书;他还补校梓刊了一部分医书,如清上海唐千顷桐园氏纂《大生要旨》等。值得注意的是,从现存的来鹿堂刻本来看,它的刻书都会在书名页或版心显示刻印年代及“来鹿堂”标识,不似“本衙藏板”一类书坊所为,不留任何痕迹(类似于盗印的做法)。

    张鹏翂在该书的“重刊《洴澼百金方》序”中说了他梓刻本书的原因:“余少厄兵燹,尝工部(杜甫)诗:甘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慨焉有弃毛锥直志,于是见讲武之书辄手抄之。”说明他经历过兵乱匪情,所以平素里就喜好兵书,随手摘录各种兵书提要。“......乙丑,余既刊《纪效新书》......荣县司汛岳介之乃适适然以《洴澼百金方》来请梓。”于是也刊印了此书。他考证:“《百金方》者‘惠麓酒民’所定编也,‘惠麓’不知何许人,亦不著其姓名,据介之序谓:永乐时人。疑为建文旧臣,不得志而隐者也。”

    该书一卷为一部,各部分若干细目,细目下有总论,然后引古事以证之。某些部分内容还有编撰者所加的评论,体现了编撰者战略防御思想、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

    《洴澼百金方》在清代有一定的影响,流传较广。有的学者认为: “清代虽亦有兵书著述,但除袁宫桂的《洴澼百金方》外,可观者不多。”(谈今《中国历代兵书述略》,《文献》第7辑)因此,该书在古代军事学术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1937年7月,中国文化学会将此书收入《国民军事丛书》 易名为 《自卫新知》印行,以后又多有印本、摘要本。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略述《洴澼百金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lk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