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思考个人成长

思考个人成长

作者: 深圳大博哥 | 来源:发表于2023-02-25 14:38 被阅读0次
其实,我也是想赢但又不得的那个..

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过去的一年,经由实用心理学的复训、家庭系统排列个案、公司正念工作坊及数次正念活动,自己也算是有些进步,尤其是公司内部的工作坊上的分享和释放,让自己感觉更好了很多,感觉自己进一步被接纳了,内心的羞耻感、孤独感、封闭感降低了很多,最终还遇到了现在的女朋友,真的是很大的改变和进步。

但是,自己深知,这还是不够的。因为生活当中还时不时的失眠,还觉得会很累,还是觉得精力分配的不好,并且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各种不满。需要进一步的改变和提升。

今年女朋友给自己定的成长主题是“自我关怀”,我深以为然。自我关怀很重要,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更重要的还是要事业、生活有发展,每一年都能有所进展是更重要的,可以说是基本盘了。眼瞅着到了35岁了,其实还没到35岁,自己已经开始感觉到精力、学习力方面都已经在下降了,尤其是新冠之后。因此,时不时的还是挺焦虑的,感觉时间已经很是紧迫了。

个人成长,说起来的也是挺抽象个事情,也是挺主观个事情。一旦陷入主观,那就有可能“跑飞”:有时候自己以为已经有“个人成长”了,但是实际上在外界看来,没啥长进;有时候自己认为自己“停滞不前”,但有可能自己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但是自己总是自动负面思维,“自己啥也没干,啥也不是”一笔带过,也不是客观的。

鉴于以上,想一想,到底怎样才能“内外一致,知行合一”地做到了个人成长?觉得还是要有一些可视化的输出才行。写总结、写文字算是一个,做口头分享也算是一个,同时内心不纠结、更有行动力了也算...总之,无论是对外界还是对自己总是得有点看得见的成果才算,要不然就是稀里糊涂又一年了。

自己是属于典型的“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型的,正因为如此,前两年才开始“痛改前非”,但是执行了这一两年,也不知道现在到底到了什么程度了,人,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有时候就是挺难的。

也许还是要先强化几个思维以及相应的行动才行。

1.复盘思维。每一年的工作和生活其实都可以好好复盘一下的,有些做的好的继续发扬,做的不好的改进。复盘这一块,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每天想想想的人,可能反思都有点过度了,但是未必就真的懂得“复盘”,真正的复盘一定是最后得出来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能够指导新的生活的。

2.进阶思维。自己无论是本职工作、心理学习亦或是平常打个羽毛球,好像都缺乏这种进阶的思维,总是感觉“自己当下阶段还做得不够,再沉淀沉淀”,所以总是感觉在原地踏步,不敢接受更高的、新的挑战,这也时不时让自己挺头疼的。

3.开放思维。闭门造车、重复造轮是自己上学乃至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显著的问题,不懂得协作、不懂得利用现有资源、没有调研意识,所以经常低效、走弯路。既要埋头苦干,也要抬头看路。这一点不改,永远就只是个搬砖的。

4.目标感和目标力。这一点也是自己所欠缺的,没有目标感,往往就变得散漫和被动了,心理学上有个规律,大意就是“如果不做约束,人们往往倾向于把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像摊饼一样摊到deadline”,所以没有目标感和目标力,往往就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了”。

5.结果意识。结果和输出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不要做“茶壶里饺子”,脑子里有太多的想法和念头,如果不输出出来,一辈子也就是被自己藏着,毫无意义。“输出倒逼输入”,有结果了才会有反馈和流动。

6.成长思维。在《终身成长》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成长性思维,与之对应的就是固定式思维,固定式思维往往是固步自封、死气沉沉、守旧顽固、坐井观天式的,成不了事儿。自己长期也是比较悲观消沉的固定式思维,因此学业职业发展缓慢,生活方面也常受挫折。

其实还有很多要改进的点,很明确的感觉是,自己那些不好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往往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的事情,往往是和自己内在的某些根深蒂固的人格有关,从最外层的情绪和行为,到中间的认知和思维,再到内在的人格模式,可以说是系统性的层层递进的关系,所以说,人要改变自己其实并不见得是个简单的事儿,特别喜欢李松蔚说的5%的改变,这在现如今大家活得都比较不堪重负的现实情况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考个人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mf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