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新课改语文教师上课时,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转换为课堂教学的结果。这可能涉及教案 叙写样式的改变。我们认为,目前通行的语文教案,其分条叙写的教学目 标,与语文教学的特性并不相吻合。我们建议语文课的教案尤其是阅读课的教案,用一条描述性的话语来表述即可,描述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中会形成什么新的学习经验。之所以强调“教学结果”,是因为在我们的语境 中,“教学目标”这四个字的含义逐渐被虚化了。“教学结果”是具体的、可 见的、至少是可被感觉到的,通过适当的方式多数是可测量的。转变为教 学的结果,就是要具体地描述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之后“将 成为什么样子”,并时时记在脑中。
(2)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3)注重语文学习中的多元理解.尤其是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多元理解, 营造对话的学习气氛。
(4) 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利用现场的课程资源。现场的课程资源, 最重要的是学生的资源,他们的理解、他们的感受以及在理解和感受时出现的种种状况。
(5)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安排时间,控制教学节奏。
这里我们尤其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听课中经常看到这样一种 现象:老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比如阅读、比如讨论,有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读完,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有读完,有一些小组还在讨论,甚至大部分小组还在讨论,老师就说“好,由于时间的关系……”,然后直接进入下面的教学进程,也就是完成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在与老师讨论的时候,经常问:“你的教学任务是从哪里来的?你的教学时间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课堂里的教学时间应该花在什么地方?”由于受到公开课的不良影响,许多老师在备课、教学的时候,从“教的活动”单方面设计了 一系列所谓的环节或板块,一分钟干什么,两分钟干什么,似乎“环环相扣”, 搞得像精致的艺术,这是很有问题的。
控制教学节奏,要点不在“教”的节奏,并不是依照老师事先所设定的 “教师做什么”的步骤,按1分钟、2分钟的时间表来进行。控制教学节奏, 主要指控制、调节“学的活动”的节奏。前面我们曾经谈到,以“学的活动” 为基点的课堂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课堂里的“学的活动”相对更完整一点、更有结构一点。
这里隐含的意思,是教师“教的活动”应该更为随机一点, 尤其是在教学环节的展开过程中,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甚至不妨散漫 一点。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具有“家常味”的课堂教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