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重要的,不只是音乐

重要的,不只是音乐

作者: afbbcde7fa3e | 来源:发表于2018-10-19 08:27 被阅读10次
    重要的是音乐.png

    有时候,“设身处地”只是一种假设,这并不是说我们主观上不愿意站在其他人立场考虑问题,只是“经验”这种东西,归根结底是要经历过才能得到的体验,而不是任何凭借想象、逻辑或者智慧可以得到的。一个看上去平凡无奇的人(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这样)的一颦一笑在其暗恋者(热恋者)心中掀起的滔天波浪,永远无法为旁观者所知,也无法像任何旁观者所描述倾诉。在这一方面,每个人都是一座巴别塔,对这种情感描写的最透彻的文学作品,要数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很难相信,如果没有深刻的体验,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女孩可以讲孤独描写的如此透彻。

    如果要设身处地的对象在精神上饱受折磨,那么理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无论我们付出多少努力,或许都无法敲开一扇因为伤害而紧闭的心门,更多时候,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只能像渡边(《挪威的森林》)那样眼睁睁看着直子一步步沉没在心底的黑洞中,直至消失。诚然这并非任何怀有爱意的旁观者所祈求的,但有时,轻率的安慰与同情带来的可能是更多伤害。精神的痛楚往往不像身体的病痛那样可以观察、可以诊断,可以给旁观者以直观印象,但我们所唯一能类比的是,精神上的痛苦比身体的更要让人难以承受。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体验去理解当事人,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去提供支援,那么,不轻率的提出意见和建议,可能才是对对方最接近设身处地的考虑吧。如果一个人在面对内在的折磨与考验,那么,旁观者至少可以做到不让其同时面对外界同样的状况。

    《重要的是音乐》一开始,作者詹姆斯罗兹就毫不避讳的提到自己童年的遭遇,提起其从5岁起被作为体育教师的对象开始施以性虐长达5年,以及这样的虐待对自己之后人生的影响,滥交、药物、羞耻以至于无法真正去生活、无法真正面对一段关系。作者这样的叙述,并非为了博取同情,正如他自己在书中所讲的,有一段时间,他已经学会了利用自己的悲惨遭遇换取利益的手段,但这本书绝非因此而写的。

    在我看来,《重要的是音乐》这一本书,作为詹姆斯罗兹在38岁时就为自己所写的自传,至少有几层意义:对童年时代的遭遇以及其对人生的灾难性的影响,引起这个世界对儿童安全教育的更多的哪怕一丁点儿的关注;对古典音乐的分析与鉴赏,以及古典音乐家生平的介绍,为推广古典音乐、培养古典音乐爱好者的新的尝试;对精神疾病(创伤应激)者内心与生活的真实叙述,给普罗大众和心理健康行业提供最确切的资料和参考,让世界能对他们多哪怕一丁点儿的了解;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感恩,在个人的努力无效时,一个人需要得到什么样的关怀才能从伤害中得到治愈。

    在《重要的是音乐》一书中,上述几层意义都诠释的透彻而深刻,就作品而言是成功的。但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隐隐的绝望却令人担忧。一本书对这个世界意味着什么或许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真的达到作者的期望。詹姆斯罗兹写下《重要的是音乐》一书的初衷,也未必包含上述意义中任何一个,他所希冀的是对在漩涡中不断沉没的自我的挽救,就像林奕含写下《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林奕含那样。表面上的詹姆斯罗兹作为受欢迎的钢琴演奏家获得了平静与重生,但他内心潜伏的阴影,会不会在某个时刻再探出身来将他吞没,作者并没有把握,就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可能会挽救很多少女,却无法挽救林奕含自己那样,《重要的是音乐》能否真的挽救詹姆斯罗兹,没有人知道。

    但是我希望《重要的是音乐》能够成为詹姆斯罗兹真正摆脱心魔的第一步,毕竟,他和这个老对手已经对抗了三十多年,要比林奕含经验丰富的多;毕竟,他还有这么多古典音乐大师和乐曲作伴,在古典音乐中获取着宁静;毕竟,他还有爱人、朋友,有生命中最爱的儿子陪伴,这些人给他的精神力量要胜过林奕含的孤独。

    毕竟,重要的不仅是音乐,还有爱与被爱。

    《重要的是音乐》部分书摘:

    在心底,就像大多数人一样,在38岁的年纪,我内心有个空空如也的黑洞,没有什么东西,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填充。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用来纪念一位给他寄来一封诀别信后自杀的朋友,它是我听过的音乐中,对仓促慌乱的疯狂描述最精准的。
    1828年,在以32岁的年纪去世前的几个月时间里,舒伯特完成了一首50分钟长的三重奏—《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第二号》,是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的。他将自己一段短暂、悲惨、支离破碎的生活作为音乐的线索,把仅有的与之相应的对位法供奉给了自己的不幸。
    如果歌德关于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多好的句子!)是正确的,那么这首作品就是泰姬陵、卢浮宫和圣保罗大教堂的完美组合。它是巴赫第二部小提琴帕蒂塔中最后一个篇章,
    勃拉姆斯在一封写给舒曼太太的信中说得最到位:“在一页五线谱中,用一件小小的乐器,这个人写下了一整个世界,它满是最深刻的思考和最具力量的感受。如果我可以创造,哪怕是懂得它,我很确定那满溢的兴奋和撼天动地的经历能让我发狂。”
    真实的世界并不会因为我消磨了自己的生命而放慢哪怕一分钟。它在我完全不经意间匆匆前行,而我却没有任何能耐可以赶上。
    爱情一直都是个实践测试,从来不是理论,在爱情面前这世上的一切思想都最终变得毫无意义。这就像通过看说明书来学钢琴。你可能觉得你知道该做什么,直到你坐在键盘边,才会发现这是多么浩瀚无际,要投入多么多的专注,而你先前对此一无所知。
    作曲家和精神疾病如影随形,就好像天主教和罪恶,或是美国和肥胖的关系。舒曼也是患有严重抑郁症的人,自己跳进了莱茵河,自杀不成功后,他自愿被关进精神病院,孤单又害怕地死在里面。

    书中的乐曲,也是本书的目录

    第一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咏叹调
    第二曲 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协奏曲》,末乐章
    第三曲 舒伯特,《降E大调钢琴三重奏第二号》,第二乐章
    第四曲 巴赫——布索尼,《恰空》[注:恰空(Chaconne)是一种在巴洛克时期(1600—1750)流行的固定低音变奏的曲式,起源于16世纪的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的舞曲。]
    第五曲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32号》,作品111,第二乐章
    第六曲 斯克里亚宾,《钢琴协奏曲》,末乐章
    第七曲 拉威尔,《钢琴三重奏》
    第八曲 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九曲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十曲 李斯特,《死之舞》
    第十一曲 勃拉姆斯,《德语安魂曲》,第一乐章
    第十二曲 莫扎特,《第41号交响曲“朱庇特”》,第四乐章
    第十三曲 肖邦,《C大调练习曲》,作品10之一
    第十四曲 肖邦,《F小调幻想曲》,作品49
    第十五曲 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第十六曲 舒曼,为钢琴而作的《幽灵变奏曲》
    第十七曲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20号》,D959,第二乐章
    第十八曲 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第二乐章
    第十九曲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第二十曲 巴赫,《哥德堡变奏曲》,返始咏叹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张雷_淄博:no matter what it is,music is the best one of lifestyles.

      本文标题:重要的,不只是音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ne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