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979109/7726690c14264fa9.jpg)
这两天没什么灵感,写的文章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思来想去,大概是最近阅读明显少了,所以没什么可写。另外,最近每天花时间在简书上与简友互动,一来二去,哪怕是碎碎念,也能收到不少简友的“赞”,这样的后果就是,明明文章没什么亮点,却因简友回赠的“赞”而自我感觉良好。
看来得好好分析,好文章和烂文章究竟有什么区别?
姑且不论文笔,好文章起码言之有物,如果只是单纯叙述发生的事,没有自己的思想,充其量也就是流水账,写与不写没什么区别,文章会因为缺乏作者的思想而显得空洞、没有灵魂,读者读了以后也不会有任何收获。
好文章应该“1+1>2”,作者除了记录自己的经历以外,比如可以针对发生的事谈谈自己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感悟。
最近,因为七月营小目标(在7月初立下了投稿至杂志或公众号的目标),我开始刻意关注知名公众号刊登的读者来稿,一边阅读一边暗暗比较,自己的文章和这些公开刊登的投稿差距到底在哪里?为什么自己的投稿总是石沉大海?
首先,刊登的文章标题都足够吸睛,像是《最近读了什么书?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回答》。标题有足够的吸引力,让人一看到就像点进去一瞧究竟,这好像是好文章的标配。
但是,真让我把自己文章的题目改成这样,我又犹豫了,好像写文章还需要耍一个不那么光彩的小把戏才能把读者成功吸引过来,有点“胜之不武”。
但如果我是读者,被标题吸引点进去阅读可能有两种情形——第一种,读完之后热血沸腾,觉得这的确是一篇好文,不负标题;第二种,可能读没几行就没了兴趣,退出时觉得完全是被这标题骗进来的。
真金不怕火炼,只要是好文章,在标题上做做文章,让标题具有吸引力也无可厚非嘛!
其次,选材方面,公开刊登的稿件住往会抓住时下某一热点,比如某周刊文章——《你真的不是“学数学的那块料”吗?》配图是近期正热播的《天オ基本法》这部连续剧的女主张子枫,在我发布这篇文章时,阅读量已达到9万3千人次。
我还关注了不少签约作家,发现他们的标题都隐含着某种套路,比如标题大多两行左右,很长;正文方面,比如同样是写《青蛇》,签约作家会洋洋洒洒、长篇大论,从青白蛇一路分析到法海许仙,每个角色的特点都面面俱到,给人感觉就是这位作者特别专业,不明觉厉,也许这也是现代好文章的要素之一?
看了这么多好文章,我好像明白了好文章需要满足些什么条件,但是我又隐隐地不屑去迎合某些套路,不愿意为了稿件入围去蹭时下的热度,“蹭”这个字本身就不太光彩吧!就算投稿后一直石沉大海,我想我依然会我行我素,我走我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