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的格局6

父母的格局6

作者: Antonio李星辰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23:54 被阅读0次

我的收获:

1让孩子觉得目标是自己的,我们可以辅助他自己造成设定

2形成自主学习力的过程要拆分目标从大的拆到小的,一步一步完成

3从兴趣出发,深度挖掘 ,一定可以找到深入学习和爱好的共同点

解决方案:蜗牛驱力模型

我们先来看一个不良内驱力之环:

只要观察一下亲子之间的互动模式就能找到答案。如果父母一手一脚地“管理”着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安排,孩子的内心空间和外在空间里一定会被父母的要求塞满了,感觉自己处于弱势,失去了自己可支配的时间和兴趣,更没有足够的能力摆脱父母的唠叨和管束;而父母这边呢,又觉得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弱势,因为无法看懂和掌控住孩子的思维和行动,所以除了叮咛和唠叨,其它也不知道再做些什么好。

因此,在亲子关系不融洽的家庭里,孩子的内驱力是最微弱的。

那如何解决这个压抑的家庭闭环呢?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四步骤工具——蜗牛驱力模型。

为什么要叫蜗牛模型呢,我认为蜗牛身上的几个特点,特别符合我们对孩子内驱力的教育:

第一、蜗牛身上有坚韧的品格,虽然很慢,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总会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家长朋友们,育儿不求快,但求质;

第二、蜗牛身上的线条,正是一个螺纹状的内向力螺旋,由外而内,聚合能量;

第三、内驱力才是孩子的保护壳,就像蜗牛壳一样,坚强地保护弱小的自己;

我们先来看看蜗牛驱力模型的四大步骤:

步骤一,放权:释放空间,把学习目标还给孩子,给予学习自主感。

无论父母希望孩子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我们都要想办法让孩子体会到这是他自己想要的目标,让他觉得他在为自己的决定做主。

当孩子发现目标是自己的,而不是妈妈强塞给他时,就会有意愿为自己的目标去努力,并修正自己的问题行为。

我们可以在这几个方面,为孩子争取自主感:

1.有独立的思考和做事空间,比如单独的房间或者一个角落,这个区域的安排由他说了算。

2.在孩子做决策的时候,多一些开放型问题,少一些封闭式问题,比如:你今天想吃什么?而不是你想吃面条还是米饭?

3.父母自己的事情也可以主动征询孩子的意见,给足孩子参与感;比如,我穿哪件衣服好看?我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可以给一个意见吗?

步骤二,可控:匹配发展,发现“最近发展区”,给予学习挑战感。

如果我们希望让孩子真正做自己的目标的主人,那就必须让孩子觉得自己制定的目标是能够完成和做得到的,也就是说这个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控感。教育心理学上把这个叫作“最近发展区”,用来形容老师讲课的难度要匹配孩子当前的认知水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就能够到”的那个高度。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让一个5岁的孩子自己读完英文版的《哈利·波特》,或者让一个只学过一年中文的美国孩子去读《红楼梦》,那这些目标显然不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因此,父母为孩子制定过高的目标,不但效果不好还会浪费孩子的精力和时间。所以,最合理的目标是聚焦在孩子的兴趣、优点或长处上,让他多多体验完成目标所带来的成就感,并赢得他人的赞扬和肯定,由此提高孩子对完成一件事或一门功课的自信心。

举例,孩子对机器人特别感兴趣,可是英语不太好,你就可以引导他先制定一个学习机器人的目标,而不是逼着他天天补习英语。当孩子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了,他的情绪就会朝着正向方向发展,这时他自然会更有信心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所以,学习内容的可控感对孩子的学习动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步骤三,拆分:目标激励,给予学习成就感。

成就感是一个特别重要但又经常被家长忽略的自我驱动因素,如果孩子能从一件事情中能找到自我的意义和价值感,那么家长就不需要每天像老和尚敲木鱼般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了。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塑造孩子的成就感。

首先,我们把目标做成可视化的图表计划,然后把大目标拆成一个个小目标;再分步骤来一个个地实现小目标。

记得小儿子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他们学校把英语阅读分成了普通班和高级班。由于小儿子没有好好准备,之前的积累也不够,所以在摸底考的时候没有考进高级班。这下他有点着急了,于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四年级下学期一定要考进高级班。我们都知道,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不是努力几天、背一堆单词就能够轻松实现的。那小儿子是怎样拆分目标,并分步骤完成的呢?

第一个小目标:提升阅读量

增加每周的阅读量,从每周 1 本书增加到 3 ~ 4 本书;

第二个小目标:增加词汇量

在写作文的时候,多使用高级班所要求的单词;

第三个小目标:提高阅读理解力

拿到高级班的阅读理解题,平时多做练习;

成果:四年级下学期成功进入了英文高级班。

如果“考进高级班”这个大目标是由父母扔给孩子的,那么孩子一定会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无从下手的不自信。然而,当目标是孩子自己制定的,他就会去主动想办法实现目标。这就像游戏通关一样,他把终极目标拆分成3个小目标和一些可以实施的简单步骤,这样就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孩子缺失学习目标时,我们最不该做的就是把父母的目标塞给孩子。同时在对大的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逐步推进,在小小的目标不断实现中激励自我,便会越战越勇,孩子才有内驱力去实现未来更大的目标。

步骤四,规则:奖惩分明,树立孩子的意义感,进一步巩固内驱力的建设。

当走到这一步的时候,孩子的内驱力已经构建的差不多了,但为了长久的发展,我们还需要一个奖惩机制:

奖,我把它理解成自我赏识和肯定,而不仅仅是父母物质方面的打赏;罚,我认为应该是让孩子积极承担后果,强调的是任何事情都是有边界的;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一步巩固孩子的内驱力。

1.尊重客观事实。

无论还是取得了多大的劳动成果,或者犯了什么过错,都不要太夸张地呈现,用事实说话,让孩子明白,他做的这些事情不是为别人,而是为他自己而努力;

2.鼓励主动姿态。

做得好,鼓励孩子给自己奖赏,可以强化精神层面,弱化物质条件;做得不好,也要鼓励孩子勇于接纳结果,此时,要让孩子明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久而久之,孩子的内在动力就会更持久、更坚固,因为这就是践行一切事情的意义。

3.要有仪式感。

奖励的时候,父母要真诚,不能敷衍,多一些仪式感的设计,比如:一个家庭会议,与孩子共同庆祝等,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对他的足够重视;

惩罚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不能不痛不痒,更不能简单粗暴,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来复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并明确告诉他你要为你的错误“买单”,买单的方式可以给孩子多一些选择,比如10个俯卧撑、这两天不能玩游戏、吃一样你最讨厌的水果等等。

格局观察

有一条流传甚广的句子: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破壳就是成长。

许多父母一贯认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就是要使用严苛的标准、严厉的惩罚和严肃的言语来不断鞭策孩子。比如,父母对一个刚刚获得学校嘉奖的孩子说:“你才考了第三名,这算是什么优秀?” 希望听完这节课的家长们,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里,我给内驱力做了一个简单的公式,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记忆:

在这节课的最后,我想为大家留一个作业:请观察一下你们家庭的亲子互动模式是怎样的,然后找出孩子的内驱力强度:

QA:

1.    孩子一天的作息和日程由谁定?

a)    孩子自己定

b)    父母定

c)    父母与孩子一起定

2.    孩子觉得日子过得:

a)    有趣,因为不用做作业

b)    无聊,因为都是补习功课

c)    有意义,我可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

3.    孩子听父母的话吗?

a)    听,父母说什么孩子做什么

b)    不听,当耳边风

c)    经常讨论,一起做决定

建议一个得分系统:选a得5分,选b得2分,选c得8分;如果总分达到21分以上,说明你家有一个融洽的亲子关系,孩子做事的内驱力和积极性正处于上升阶段。

结语

很多父母来问我如何打破孩子的“三分钟热度”的兴趣魔咒。我的回答是:

第一,创造环境帮助孩子发现众多兴趣;

第二,深挖兴趣,让兴趣的种子结出能力的硬核,形成自己的特长;

第三,特长会把兴趣上升到热爱,再为热爱找到的目标;

第四,创造环境把目标上升为理想和使命感。

当你的孩子拥有了使命感时,就会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会主动而持续地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学习了。关于内驱力的内容在我的新书《学习的格局》里还有更多介绍。

相关文章

  • 父母的格局6

    我的收获: 1让孩子觉得目标是自己的,我们可以辅助他自己造成设定 2形成自主学习力的过程要拆分目标从大的拆到小的,...

  • 父母的格局

    养育孩子,不是只有“养”还要有“育”。除了物质上的满足,父母更应考虑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拥有大格局的父母...

  • 父母的格局

    我们究竟打算怎样度过这仅此一次的,自由而珍贵的生命?这既是给孩子的问题,也是给父母的问题。 如果我们父母把接受良好...

  • 父母的格局

    父母的格局,思维方式对孩子的影响远远大于学校教育。 父母做的远远胜过说的,言传不如身教。 意识到不能随随便便...

  • 父母的格局

    作者是作曲家、指挥家谭盾先生的夫人黄静洁,她与谭盾先生育有两子,18年间在中美两地养育孩子,创办《父母堂》公众大号...

  • 父母的格局

    两位妈妈带着小孩街边遇到一乞丐 一位妈妈:你不努力,以后就会像他们一样 另一位妈妈:孩子,好好努力,以后就有能力帮...

  • 父母的格局

    全民关注的国考高考这结束了,最近打开公众号朋友圈铺天盖地的都是有关高考的文章和话题,高考作文、高考状元、高考志愿还...

  • 父母的格局

    教育的差距是什么? 是格局。 一个妈妈说: “你不努力长大了就跟那个乞丐一样!” 另外一个妈妈说: “你努力,长大...

  • 父母的格局

    今天在路上听了一本书,叫《学习的格局》,连续听了两遍,然后分享给我的朋友,因为感触太深。 其中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

  • 父母的格局

    父母的格局是孩子的天花板,,, ???/??? Copyright TheLayicr/lycis license...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格局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pe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