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喂,妈,怎么了?”
“没什么,就是打个电话,问问你好不好。”
“哦,我挺好的。”
“那就好,那就好,下班了吧?”
“下了”
“吃饭了没?”
“刚吃完”
“最近天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
“我这么大了,知道,好了,不说了,我还有点事呢。”
“嗯嗯,那行,你去忙吧,要注意身体啊!”
“我晓得呀,我晓得,挂了。”
“…………”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和父母的通话就变成了这千篇一律的模式;不知道,什么时候,每周给父母打的电话变成了程序上的流程;不知道,什么时候,和父母越来越没话说了……
小时候,我们总是追着喊着要和父母说话,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总是扭头询问父母,有问不完的“十万个为什么”。如果父母稍微显得不关注、不重视,我们就会以哇哇大哭、满地打滚的方式寻求父母的注意。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苍老,他们对我们的关注丝毫未减,而我们却把他们的关心当作多余的打扰,总是不耐烦地敷衍了事。
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件事。
2
前几年的一个暑假,新买了个智能手机,天天捧在手里玩“欢乐斗地主”。父亲观察了几天时间,终于忍不住问我怎么玩,觉得很神奇,一个小小的屏幕也可以模拟那么真实的斗地主场景。我当时正玩得嗨,就随便敷衍了几句,草草地给他演示了一遍,父亲看我有点不耐烦,就默默地走开了。
过了几天,他见我没带手机出门了,便偷偷拿出我的手机自己摆弄,捣鼓了一会,手机自己黑屏了。他以为手机被自己给弄坏了,一整天都心神不宁,还捅咕我妈跟我说这事。
我拿过手机,用手势唤醒屏幕、解锁、打开,手机毫发无损,就是他不小心把屏幕给锁了。我把原因解释给父亲,他一脸茫然,当时我也就没有再跟他多说。可是,我明明可以耐心地给他讲解什么是智能手机,怎么用,怎么玩他喜欢的“斗地主”。
3
直到现在,父母依然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什么是QQ、微信、微博,更不懂什么移动互联网、什么广告(文案、策划、设计)、什么H5……
渐渐地,我们和父母有了不一样的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不一样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不一样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我们与父母的共通意义空间越来越狭窄,距离越来越远,越来越不能感同身受对方的世界;好像,除了吃饭穿衣,我们能说的越来越少。
父母开始担心会不会打扰到忙碌的我们,我们会不会嫌他们落伍了,淳朴的他们会不会让我们在别人面前丢脸……更加令人难过的是,年迈的他们会不会对我们越来越不重要,所以,他们开始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当我们渐渐长大,父母真的在我们面前变得小心翼翼起来。那是因为,他们正在老去,他们渐渐的从以前的强势地位变成了弱势,可是他们却依然爱着我们,而且还想一直这样的爱着我们,所以才会那么多的小心翼翼。
4
网上有很多这样的段子。
“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有一种饿,叫你妈觉得你饿。”
……
父母的关心,在网友的玩笑里,越来越显得多余而微不足道。
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比我们的父母更愿意和我们说说话,更愿意倾听我们所有的“闲言碎语”。只是,他们总是不知道说什么,而我们不愿说。
我们语气上的不耐烦,态度上的不在乎,一次又一次地让他们欲言又止。
5
我想起来朱自清的《背影》,当我们坐在列车上,看着他们的背影渐渐消失在转弯处,或许他们的唠叨,将会是记忆里,最温暖的东西。
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看家人背影的时间,也许会多过于注视正脸了。
但,我们是不是可以,努力一下,跑一跑,追上父母,和他们肩并肩,携手走完属于他们的那条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