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随感之一:不安

读书随感之一:不安

作者: 杜果果 | 来源:发表于2020-04-21 09:50 被阅读0次

昨晚失眠,到凌晨两点尚未入眠,辗转反侧,听书、听歌等均无效,后来不知何时入睡。早上闹钟响起时,昏昏沉沉,隐约记得昨晚做个梦,至于梦见什么,全然忘却。来到办公室,自知此时工作效率不高,便随手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复原力》,没想到跃入眼帘的竟是“不安”。也许是学心理学的,又犯了些许职业病。我暗想:怎么如此巧合?大概是我心中的那头“大象”(潜意识)指引我选择了这本书,安抚我一晚上的焦虑情绪。

什么是不安?

不安检查表中的提问项目,在内容上存在共通点。你知道是什么吗?是思考的“时间轴”,其思考都是面向未来的。也就是说,不安是在心向未来时产生的情绪。心系“当下”的时候,是不会产生不安和忧虑情绪的。不安面向的是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不安定的未来。

不安是在心向未来时产生的情绪。回想自己的失眠,不正是担心未来吗?心若在当下,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就好。道理千千万,做的时候却难以知行合一。为什么?我想是因为习惯性预先思考的原因。巧了,昨晚在得到上正好听到这样一个故事:

A在大学时有一段时间陷入了一种刨根问底的思想状态。别人觉得天经地义的事情,他都会想很多。

比如他会想:为什么要学英语?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出国?为什么要工作赚钱……

过度思考带来的问题是:他做任何选择都很犹豫,因为他总是想在源头上能把事情想清楚。

这浪费了他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他很痛苦,想要改变。做了很多尝试,却总也不成功。

他去跟父母讨论解决的办法。

妈妈对他说:“你啊,就是犹豫。下回你要做选择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给不同的选项排序。这样不就容易了吗?”

他觉得妈妈说得很有道理,就照着做了一段,可还是没改变。因为他会继续思考,“我的价值观是什么?这个价值观合理不合理呢?”

后来,他去问他爸爸,他爸爸跟他说:“你这是一种特别的才能。很多人其实只是根据常识来生活,但你会用理性去思考。我现在手下有很多员工,我要让他们建立起理性思维都很困难。可是你呢,天生就会了。不要被常识蒙蔽,凡事问为什么,这是审视世界的好习惯。虽然费点时间精力,却是很值得的。”

他爸爸还说:“你不仅不用改,而且还要保持这个好习惯,将来会派上用场的。”

他觉得爸爸说得也很有道理。回去以后,他虽然还会思考和纠结这些问题,却不再尝试改变了,结果,他的心情反而好了起来,想得也没那么多了。

为什么鼓励他改变的妈妈没能让他改变,反而是鼓励他不改变的爸爸,促成了他的改变呢?这就和心理学里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关——自我接纳。

很多人以为自我接纳是不改变,其实不是,自我接纳的本质是舍弃。舍弃的是什么呢?就是那种对生活的过度控制,对“完美自我”和“完美世界”的幻想和执念。

从昨晚睡前的听书到做梦再到早上阅读《复原力》,完美地呈现了自己的焦虑不安和对未来的担心,背后反映的其实是自己渴望掌控——对生活、工作、未来的完全掌控。一旦出现失控或感觉要失控,我便会不安起来。不安便会迫切地希望改变,越是这样,越难以改变,倒不如学会和不安和平共处。带着这份不安去生活,不急于排斥它、赶走它,学会接纳它。当我清晰地觉知并敲击下这些文字时,内心似乎不太恐慌了,想必今晚会安心入睡。

最后以五木宽之先生在《不安的力量》一书中的一段话和大家共勉:

即使不安来访,我也不会想着关紧大门将其撵走,或是设法除去它。

在我看来,就算不欢迎,也不能将来者拒之门外。换句话说,我只能视其为贵客,迎入门内。

相关文章

  • 读书随感之一:不安

    昨晚失眠,到凌晨两点尚未入眠,辗转反侧,听书、听歌等均无效,后来不知何时入睡。早上闹钟响起时,昏昏沉沉,隐约记得昨...

  • 随感之一

    时间流逝 记忆被风化为沙海 羌笛奏不响折柳曲 只因身在玉关 楼台上缭绕的琴音 已然斑驳沙哑 埋葬过往的青冢处 灯火...

  • 黑塞谈读书—个人生命经验的拓展

    黑塞在《读书随感》中谈到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时确定,读书不是为出名、简单的消遣,或者其他的功利。 读书经...

  • 聆听 反思 成长

    ——听课随感 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构筑“理想课堂”,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

  • 夏日随感之一

    一个文明的社会,除了为被压迫者争取权利外,更应该多为被压迫的积极者、勤奋者、实干者、诚实者和强者说话。对于积极者还...

  • 回乡随感之一

    为了生存,有人早上四点起床去进货; 有人去化肥厂每天搬化肥几十袋; 有人开车上千里去拉货; 有人丢掉尊严去出卖力气...

  • 书笺week14 ☆ 推荐《清醒思考的艺术》| 超实用的思维错误

    很喜欢这种专门的读书活动,以后每周末来交作业~记录当周的读书随感,数量不定。 week14(20170403-04...

  • 读书随感

    001 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 高考制度导致在中国大环境中,分数成为了考量一个孩子是否聪明的一个标准。我们县城当年的...

  • 读书随感

    在前两年的时候,经常在各种平台上会出现“对不起,谢谢你,我爱你,请原谅”的字眼,为了跟风也一直在很多签名上...

  • 随感-读书

    不轻易下任何一个断言,永远都要去思考,它背后的支撑是什么。 输出是最好的内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随感之一:不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pyi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