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赐(子贡)因为有钱,是个富人,所以考虑到了贫富的学问上了。
有一天,端木赐(子贡)独坐发呆,然后好像突然有所收获,跑去跟老师报告心得说:“如果一个人贫穷的时候不向富人、贵人表示谄媚,富有的时候不在穷人面前骄横自大,是不是一种很好的人生态度?”
孔子一听就明白了他的心思,但还是点了他的死穴,说:“这样的人也还可以吧(端木赐心里该高兴了吧?)。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仍然喜欢乐,虽富裕而又好礼。”
端木赐(子贡)脑子活,思路转得快,马上接着说:“《诗》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对待学问,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才能有所成就。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现存《诗经·国风·卫风·淇澳》里的句子。诗不长,录如下: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孔子一听,这还差不多,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精益求精,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南朝时代梁国的儒家学者,经学家皇侃所著《论语义疏补》认为,在“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句中,“乐”字后应当有“道”字,即“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工整对仗。但《礼记·坊记》有记载说,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由此,“未若贫而乐”,应当落掉了一个“好”字,“贫而好乐”与“富而好礼”形成对照。
不管是“贫而乐道”,还是“贫而好乐”,儒家并不反对富贵。财富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够有道德修养,守礼爱仁,则是锦上添花之事。《大学》言:“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财富可以修饰房屋,使房屋华丽;道德可以修养人的身心,使人思想高尚。心胸宽广开朗,身体自然安适舒坦;意念诚实,必然业进德修。
修养之道,没有止境。端木赐(子贡)认为,一个人贫而不求从容,富而不骄奢,就不错了。可是,老师的认识就是比学生高。端木赐(子贡)这样一个聪明人,从老师的回答中也有所悟,认为君子之修养,就像做艺术品一样,需要不断地打磨,才能真正成器。
能够提到学生有这样的悟性,孔子当然也很高兴:“不错,不错,我告诉你过去的事你就能领悟以后的事,以后咱们可多谈谈诗了!”而谈诗又有什么好处呢?孔子在《论语》中作了很多论述,我们慢慢来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