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没有那么高的身价,他的诗作时时为生存而歌哭,被眼泪和民众的鲜血浸透了。李白在长安出入豪门甚至宫廷,而杜甫在长安则活得很狼狈:“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安禄山攻陷长安时,李白正在永王那里被奉为上宾,长安来不及逃走的王公大臣不少被杀害了,王维被俘并押送到了洛阳,而杜甫的官职实在太小,人家没有把他认出来。他对国运感到如此悲痛,“少陵野老吞声哭”。此后杜甫逃到新即位的皇帝那里,衣服都破破烂烂,官至左拾遗,只有空头衔。书呆子气的杜甫不识时务,他的朋友房琯打了败仗,他去辩护,碰了钉子,最后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礼乐、学校。华州那么小,俸禄之微薄可想而知。杜甫养不活一家老小,只好弃官而去。这以后就颠沛流离,从卖药到拾橡粒,什么都干,能混饱肚子就好,可还是饿死了两个孩子。
李白可以豪情满怀地唱“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而杜甫则只能喝“浊酒”,“酒债寻常行处有”,欠下酒债累累。同样是在岳阳楼,李白飘飘欲仙地饮酒,恨不得洞庭湖水都变成酒——“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而杜甫却伏在栏杆上痛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既为国,也为家、为民哭。与李白相比,杜甫是笑不起来的,他的眼泪太多了,甚至把眼泪都哭干了。这个时代太悲惨了,直接出现在《新安吏》中的,不是眼泪,而是哭声。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山河都在哭,就是花也会哭——“感时花溅泪”。但是,杜甫却劝人不要哭了,再哭,老天都无动于衷,哪怕“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老天也是无能为力的。
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很讲究优美、含蓄,不是什么语言都可以入诗的,入诗的话就要用委婉语,温柔敦厚,实在要写就用典故。哭泣,是可以写的,叫作泪沾襟。可以写泪,但是很少写哭,如《诗经》“涕泗滂沱”,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白居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当然,可以在典故里写到哭,可以写到“泪沾襟”,但很奇怪的是,哭偶尔在典故里出现,往往是没有声音的,最多是呜咽,“磨刀呜咽水,水赤刃伤手”。而杜甫敢于把哭声大张旗鼓地写出来:“野哭千家闻战伐”“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万古一骸骨,邻家递歌哭”“应沈数州没,如听万室哭”“战场冤魂每夜哭,空令野营猛士悲”“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上有行云愁,老弱哭道路”“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这些哭声,都是国运的飘摇,生民的血泪,难得的是,他自己也哭:“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临风欲恸哭,声出已复吞”。
杜甫之所以被誉为诗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的诗篇浸透了平民的血泪和他自己的悲痛。
为什么杜甫的眼泪这么多?这实在是个不能不令他长歌当哭的时代。“安史之乱”之前,唐朝已经有五千二百多万人口,七年之后,“安史之乱”结束,只剩下不到一千七百万。(《唐书·代宗纪》)七年多时间死了三千多万人。这么多人可能并不都是战死的,还有很多是饿死的。而活着的人,什么时候饿死都很难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