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的第十一卦泰卦,第十二卦否卦,泰卦跟否卦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他们既互错又相综,而且泰否两卦还是交卦的关系-如果把泰卦的上下两卦交换一下,它就变成了否卦,把否卦上下两卦交换一下就变成了泰卦。从中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泰与否几乎是分不开的,否中有泰,泰中有否,否紧接着就是泰,泰紧接着就是否……
泰卦跟否卦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实际上《易经》大部分的卦都是以人为本,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西方人是以事为本的,中国人为什么要以人为本呢?就是因为中国人以人为本,而人心善变,各有主张,所以中国社会才会这么错综复杂!我们为什么不干脆放弃人本,走上以事为本,那样不是轻松愉快,简单明了吗?以人为本的处事方式,让中国人在工作中更在意别人的感受,更具有人情味。而西方社会的以事为本,使得他们在处事方面更加简单直接。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然而一个人无论处于哪种社会,想要拥有稳定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做到保泰去否。那么,什么是保泰去否?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们以人为本的处事方式有很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带来一-些错综复杂的变化。这叫有一利必有一弊。
泰卦跟否卦的着重点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磨合,四个字,叫做保泰去否。只要一个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有很坚定的保泰去否的信心,这个团体自然地就会泰的时间比较长,否的时间比较短。因为当团体处于泰的时候,大家都会很小心去防范可能引起否的地方,一旦防范不了,否态出现的时候,大家也会尽全力把它去掉。有一利必有一弊。平常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因为我们要发挥自己的功能;工作之余,我们就需要花费更多的心血;而有朝一日当我们这个团体遇到变动、困难的时候,每个人就能发挥自己的能力,产生很大的功效。 《易经》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保泰去否,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做到居安思危,让这种危机感成为一种习惯。而今天,正是由于中国人的这一特有习惯,使得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也使得我们能够从容地应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那么,一旦我们陷入危机,该如何运用易经》的智慧实现否极泰来呢?
否极泰来,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需要我们把它变成实际的行动,自然就会有成果。就是人要往积极的、好的方面去想,因为心想会事成。中国人常说,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事竟成跟心想事成有什么不同?意思就是说光用心想是不够的,光有想法没有动作,或想来想去,时不时就改变主意,那样心想怎么会事成呢?所以,还要把它变成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有志者最后是会成功的。
当我们在泰卦的时候,要记住,好不容易有好日子过,大家要齐心协力,彼此包容,宽宏大量,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穷力,彼此包容,宽宏大量,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穷出花样、乱搞主张,弄得大家慌张得不得了。同时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做害群之马,不要让自己一个人把整个团体败坏掉。这就叫做坚贞忠实。而且我们还要预防虚伪,因为大家熟了以后,很多人会熟不拘礼,有些人会慢慢地开始伪装,慢慢地走上否的方向。一个团体要和平,要合理。当它不幸陷人否态的时候,大家马上知道要使这个团体里的每个人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同时来面对才有办法,而不是靠某一个人就能力挽狂澜,大家的心都要朝向去否,把去否树立成大家共同的目标,那就好了。大家在这个时候受点委屈,受点羞辱,没有关系。
大家在同一条船上,要高度警惕,谁都不可以让这条船沉掉,这样很快就会先否后喜一否的时候当然是否,但是否变泰的时候大家就高兴了,就喜了。保泰难,去否也不容易;创业难,守成也不容易。总而言之,我们心里要有准备,不能恐惧,不能害怕,更无法躲避。每一个人都面对现实,按部就班,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并将其变成自己的习惯,哪一天就算否真的来了,也不至于慌张,不至于自乱阵脚,而是会自己去调整,用人力爻之,从损益表里面去研究应对方案,最终达到否极泰来。
无论是保泰去否还是否极泰来,都阐释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像泰卦和否卦的转换一样,事物由盛而衰的转换总是快过由衰而复兴的转变。此时,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