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我无我正见辩论:
110经拎重点:
1、外道尼揵子与世尊就五蕴为有我,非我而进行的辩论而展开,世尊以国王对善恶者进行赏罚而得掌控支配的自在来举例,“凡是主着,悉得自在”。以此论证五蕴的非我、非我所,不相在。继而开示:五蕴无常,无常故苦,苦故非我。若于五蕴有欲贪 ,则苦生,若离欲贪,则苦灭。
2、外道尼揵子谦卑请法:那世尊您是如何为弟子说法,离诸疑惑的?
世尊对五蕴以十一种行相的如实观察,在明确五蕴确是非我,非我所,不相在的,明确身见是苦,从而生厌离,而得解脱。
3、69经补充阐述:由于不如实知五蕴的集灭味患离,便会由着缘起流转的爱取有而趋向于生命无明轮回之苦。如何灭?则如实知五蕴集灭味患离,便不生贪爱执取,断其因,苦就会熄灭。
3、不同布施所得福报得区别
经文理解:
1、 这一经,通过外道尼揵子与世尊就有我无我的辩论,最后被世尊说服,以此明确五蕴非我的理论正见。通过对五蕴十一种行相全方位的如实观察,进一步验证和肯定了五蕴的无常性,当无常在心中明确(诸行无常),便自然知苦,知身见苦(诸受皆苦),从而明确了苦谛,便会生厌离而离欲,以践行八正道而趋向于无我的灭苦之路(诸法无我)。
2、 69经明确了:五蕴如实知的内容
不如实知五蕴的集灭味患离,便会缘起流转的爱取有而趋向于轮回之苦。(集谛、缘起的流转)
如实知五蕴集灭味患离,如实知缘起的无自性可得,便会生厌、离欲、断爱的精进,断其一支,苦就会熄灭。(道谛、缘起的还灭),
3、正见在个体生命确立的三个阶段:(以四预流支来完成):
• 理论正见(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
• 如实知见,即身心结合融入的正见(亲近善知识、如理思维,法住智熟)
• 正见的完成即苦的止息(亲近善知识、法随法行)
苦谛-----(五蕴身见苦,不明依缘起的缘生法相的无自性)
集谛-----(依缘起的支支流转,无明爱染而苦集)
灭谛-----(苦的止息)
道谛------(八正道的践行,十二缘起支,断其一支,则不再相续)
这么去边梳理,边思维的过程中,发现,五蕴、六处、缘起法、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逐渐都揉在了一起,而不再以割裂的思维去看待法义。
4、 不同布施所得福报的区别:以此有故必有的缘起因果关系,在布施上,需要自身有一份合适明觉,心意需要注意锁定在以解脱为目标的因,而不是落在与解脱无关的事项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