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年轻人,擅长自我麻痹,更擅长厚积薄发。
年龄越大,越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是嘴上“人间不值得”,“做个快乐的死肥宅不好吗”,“拜了佛冷”,实际上却只是他们的“保护色”。在你以为众生皆如此的乌托邦世界里麻痹自己的同时,人家其实早就化成傅园慧“破纪录了”。
罗曼罗兰说, "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看得清这世间善恶与无力的人很多,做得到不沦为其中的人却寥寥。
先说“减肥”这件几乎所有女生都在追求的“终身事业”吧。
有的人,嘴上天天喊着要减肥,实际上从下午三点开始就不停嘴,甜点,奶茶,鸭脖,且不然呢,汝不胖孰胖?每日过着自我麻醉,毫无自律的日子,去两次健身房就抱怨为啥还不瘦,要不然人家靠脸吃饭的明星怎么挣钱呢,你以为都是人设包装吗,什么年代了,PS早就不能麻痹精明大众了,女明星肩膀上厚一寸都有人给你写成“倒三角”。
拎得清的人根本不会放任自己吃喝玩乐。她知道,娱乐圈常青树绝不是靠“人设”堆积稳得住的。嘴上说着“无肉不欢”,实际上一周二两,吃顿火锅隔天就跑十公里,你只看得见她吃的放飞自我,没看到她跑步机上夸张的里程数。有的人三日不见如隔三秋,你以为她是去了一趟韩国吗,其实他只是去了楼下的健身房。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拿一片叶子只能蒙住自己的双眼,好听的童话故事都是说给孩子听的。
再说轻易不敢拿出来聊的“梦想”“追求”等等吧啦吧啦~
认识的一个同事,无意间聊天听到他吐槽说: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还在公司里混的都是因为懒。”
对他来说,上班只是用来维持生计,“搞音乐”才是正经事。我曾经被听过他的某个作品,实验音乐,戴着耳机躺在床上的环境真心不适合,将近半个小时的无歌词曲调,我认真的听完了还回头重放了一段,着实没有理解半分。哈,果然我等凡夫俗子只能接受得了大众音乐。像这个城市里很多背地里的年轻人一样,他也很少在公司宣传他的“东西”,可能也是因为宣传了也没人能懂,也没人会去(冷不丁的他们还会有个演出活动)。平常他或许是个吊儿郎当假装“惹人嫌”的佛系大叔,但在这回事儿上,他是认真的。
有的人表面嬉笑玩闹,背地里九曲回肠。
前一段时间,一组90后新词汇响彻微博热搜,“自杀式单身”,“老鹿蹒跚”,看到的一瞬间我简直觉得:是我没错了!
所谓“自杀式单身”,官方注释为:形容一直单身又不主动扩展社交范围去认识新朋友,却每天幻想着能拥有爱情的行为。
评论里大批网友强势带入,火速认领:“我还好啦,只是中了八个”
90后自打入主了社交媒体生力军,这些年“吐槽主体”榜首的地位越发稳健:
这才不是90后的真实面目呢!
他们嘴上都说“新时代独立青年,没有配偶也无所谓”,实际上背地里都在偷偷补习,同样是单身,有的人是真的无人爱,有的人是“默默沉淀”自带光芒。
我一个不咋熟的小学、初中兼高中同学,因为父母一个单位的,大学毕业后机缘巧合又联系上了。那时候听父母说他在某山东人口大市做类似公务员的程序员,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过渡的选择,据我了解他从高中起就喜欢写小说,后来陆陆续续,自己写过几万字的成文,公务员这种工作怎么看都是父母安排而非个人选择。
我认识的大多数人也都有自己天马行空或切实可行的愿望,不甘心沉默于当下沉闷无聊的工作,心中自有一片广阔天地,然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都止于“不甘心”,有几个真的去尝试去突破呢,第一步都不曾迈出的大有人在。他不一样,一年后,在所有人都毫无觉察的时候,他要去广州了,简单来说就是他把自己作品寄给某游戏公司老板,然后被相中了。我想,这应该不是什么“幸运”吧。
这样的人,单身狗又有什么可怕的呢,我看他朋友圈周周“养生局”。
有的人表面上波澜不惊,背地里暗潮涌动。
不说单身狗了,兔子作为一个谈了6年+恋爱北京读研一年半的未婚女记者,读研一年半,实习一年。作为中国最高专业新闻学府子弟生,每次跑新闻都要吐槽一番“现在的新闻行业啊”,媒体与企业的公关博弈,新闻媒体骄傲的责任感使命感,几次无奈的抉择后,深刻怀疑自己的从业决心。但始终都有下一次义愤填膺的奋笔疾书。
微信上喊着“佛了~佛了”的不是她,微博上深夜发文:“自己接的任务跪着也要写完”的才是她。
(我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把她当例子拿出来讲,一遍又一遍)
有的人表面上“拜了佛冷~”,背地里“衷心不改”。
这些人啊,都是嘴上“佛系”,内心“狼系”,你又怎么看的懂狼的内心呢?
除非,你也是一只狼。
……
“无边夜色到底还要蒙住多少人,
它写进眼里 他不敢承认,
借一抹临别黄昏悠悠斜阳,
为这漫漫余生添一道光。”
——《借》
— End —
感谢看到这里的你
一个没有灵魂的
90后脱发少女的深夜狂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