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15·25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15·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学习心得:
15.25 孔子说:“我对于别人,诋毁过谁?赞美过谁?如有所赞美的,必须是曾经考验过他的。夏商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三代能直道而行。”
心得:在此章中孔子告诉人们,对人不能随意加以毁誉,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功过是非。孔子认为夏商周三代的贤人以直道行事,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故为后世所向往。“毁”,称人之恶而过其实。“誉”,扬人之善而过其实。这样言过其实的毁誉,我们每天都在干。为什么呢,还是前面说的,人性的弱点,好恶爱憎的情绪,总是压过是非的判断,更不用说中肯地评价别人了。毁誉是大事,要非常小心在意,无论是我毁誉他人,还是他人对我的毁誉。我对他人,首先杜绝诋毁,然后谨慎地赞誉,一切立足于用事实说话,只说事,不说人。他人对我,诋毁,不要回应。赞誉,赶紧自己给自己打折!要身怀绝技,怀有别人不知道的本事。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没人知道,没机会用,也不遗憾,这样比较安心。不要反过来,假装自己有本事。这样就应了“出来混,得还”。
15.26 孔子说:“我还能够看到史书中存疑空阙的地方。有马的人(自己不会调教)先借给别人骑,现在没有这样的了。”
心得:在这里,孔子阐释了自己在做学问上的态度,认为做学问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要诚实认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对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要持保留意见,不要不懂装懂,乱发表意见。也就是说,做学问要有存疑精神。学海无涯,而吾生也有涯。在有限的生命中,学尽世间所有知识是不可能的,再聪明的人也无法做到。因而,对每个人而言,已拥有的知识只是知识海洋中极细小的一部分,在这部分之外,是大海般广阔的未知领域。面对未知的领域,你没有发言权,应该藏拙。这里所说的藏拙是指对不懂的东西诚实面对,不可信口开河,以免成为方家眼中的笑柄。如果不懂装懂,强行瞎解,有可能会给他人造成误导。如果有人对这种不负责任的说法作出纠正,后果还不是很严重;如果恰巧这个知识众人都不了解,胡蒙的人又说得“头头是道”,后学者将其作为一种知识吸收,就会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现在,书中存在着很多对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成语的误解,究其源头,就是有人在不懂的情况下,自以为是地信口开河,给大家造成了误解。而误解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就是孔子所说的“阙如”,也就是存疑。孔子曾对子路说过:“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这句话就是批评子路轻率鲁莽,强不知以为知,明确指出对待那些自己不了解、不懂得的事,应该“暂付阙如”,这种态度才是科学的。存疑是一种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做学问就要具备这样的态度和精神,首先实事求是的情况下,对未知的问题存疑,然后以积极求证的态度,寻求答案,消除疑问。即便受到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无法解决问题,也不做“不懂装懂”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