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既不是李焕英,也不是李焕英女儿

我们既不是李焕英,也不是李焕英女儿

作者: Hailey27 | 来源:发表于2021-02-25 13:00 被阅读0次

春节期间上映了几部电影,感觉都还挺不错的,刚刚好这段时间跟老公二人世界,接连看了《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以及你好,李焕英》三部电影。

今天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大家似乎这部电影更热衷,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追捧,既搞笑又发人深省。上一秒让你捧腹大笑,后一秒却可以让你陷入一种情境,甚至是泪流满面。

可能是这部剧更能吸引母性的共鸣吧,或者说能让我们重新认识“母亲”这个角色,在我们年轻一代心中的位置。中国的传统文化,一直是以“母性是伟大的”这样的光环来传承的。这部电影中最触动我的可能是文献最后那句话:“当我记事起,妈妈在我眼中就一直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是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是啊,我自己也是从花季少女到妈妈的样子,也似乎记不清自己花季少女的样子,更何况是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那时候的妈妈也是同样经历从花样年华到中年妇女,再到现在的老年,已经是布满皱纹的脸庞,和那粗糙布满茧子的双手。

当我自己成为妈妈的时候,我开始似乎担心不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爱孩子,怎么样才能照顾好她。从这一方面来说,女人做了妈妈以后,确实是有一股天生的母性,会有意识的知道怎么去照顾婴孩的吃喝拉撒。

有时候,我也依然希望能拥有自由,如果没有孩子,我也许更自在,没有那么多约束。哈哈,不知道同为妈妈的你们是否有这样的想法呢。但也同时会感叹孩子给我带来的滋养,重新认识自己。我想我们的妈妈在年轻时,是否也会想有一天能让我拥有自己的时间,空间。当然,那时候她们也许无暇顾他。

可能是每个阶段的经历给我们的体验都不太一样,我到现在依然不太能理解父母的有些行为,但我现在能明白的是,他们的出发点是为我们好。也有很多家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伤害着孩子们,这也是时代不一样了,要求不一样,当下的父母更多的需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孩子的成绩,更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但这对于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人来说,依然是很为难的,他们的经历,观念,让他们一时难以转变思维。他们那一代,让孩子吃饱穿暖都是不容易的。

言归正传,电影的90%的时间都在让人产生愉悦的激素,而在最后十分钟,开始追忆过去的种。当然,这部电影也是采用了一种新颖都方式,当李焕英遇到车祸,以穿越到年轻时代的方式,换位相处。

这时候的女儿心里是有愧疚,也许电影是为了让女儿有机会弥补她心中的愧疚感吧,因此为母亲做一些事。也更希望能帮助母亲获得幸福。

当然,那是女儿认为的幸福,她希望妈妈能过得更快乐,可以不用那么操心自己。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女儿极力的为妈妈李焕英做一些努力,到最后也不得不接受妈妈离去的现实。当然,那个时候也已经坦然接受了。

但在这个换位的过程中,女儿唤醒了很多女性的回忆,回忆起年轻时的自己,也回忆起曾经的一切,正是这个回忆让很多的人掉下感动的泪水。

母亲是伟大的,但我想我们不会都是李焕英,只希望自己都女儿健康快乐就行。当下的时代,我们对孩子有太多的期许,每天是各种培训班的路上奔波,对孩子有太多都要求。而我们的孩子也不都是李焕英的女儿,还是有很多孩子能让父母高兴,因为有了孩子而不一样。

当然了,电影也是演绎了一段比较朴实的母女,这才显示出了母性的伟大!也是通过电影来告诉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更多的关注她的健康,无条件的爱她,包容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既不是李焕英,也不是李焕英女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ey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