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1

《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1

作者: Roy罗恩 | 来源:发表于2021-12-20 21:52 被阅读0次

     

    在当代中国中,国有财产收入主要有以下三种,在性质上也各不相同。

        (1)土地出让金。当前中国各地方政府所高度依赖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并非单纯的土地使用费。因为政府垄断了土地所有权,作为唯一的出售者在转让土地使用权时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在性质上就兼有垄断租金与使用费两种。

        (2)自然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以经营稀缺性自然资源(如石油)为业务的国有企业,或者因拥有管网设施而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国有企业,它们获得的利润也不是正常润,在性质上兼有垄断租金与经营利润两种。

        (3)行政垄断性国有企业利润。在非自然垄断领域,政府通过制造行政垄断(如在出租车行业设立许可制,在石化行业设立准入制等),以额度配置、专营权拍卖或企业获利等方式,获得高额收益,这种收益在性质上主要是垄断租金,可能也有部分经营利润。

        可见,国有财产收入在性质上混合了公权力与私权力的性质,因而对现代政治发展而言,它不是一种有利的财政收入工具。如果一国政府比较多地依靠国有财产来获取财政收入,将会混淆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区分,干扰公共权力的运行,影响市场经济的运转,造成公共权力的私有化等问题。

        (1)财政收入来源的发展,即从家财型发展为税收型,这不但体现了国家制度的理性 化(更为有效地获取财政收入),也体现了政治权力的公共化(收入建立在更为广泛的公众 基础上)。

        (2)财政支出方向的发展,即从以军事支出(或行政管理支出)为主转向社会保障支 出为主,这体现了政治权力所发挥的职能向公共性方向的重要进展。

        (3)财政管理方式的发展,即从家庭管理方式向预算管理方式转变,这不但增强了约束政治权力运行的制度理性化特征,更为重要的是体现了其公共化(在现代国家一般称为 “民主化”)的特征。

        就是说,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主要体现为上述财政收入来源、财政支出方向及 财政管理方式三个方面理性化和公共化的发展。以此作为参照对象,本教材在讨论中华 帝国财政与国家关系时,也是从财政的上述三个方面来进行的。需要指出的是,讨论财政 与帝国制度成长的关系,可以发现理性化发展的一面,同时也可发现其公共化发展的一面。不过,包括财政在内的帝国制度的公共化,显然不能像现代国家成长过程中那样称为 “民主化”。在此处,可以看出帝国与现代国家的区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财政史十六讲 基于财政政治学的历史重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dftq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