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作者:熹财
1、
微博认证为“普华众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普华商学院创始人”的翟山鹰回想起2015年12月23日,他与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一同参加“新三板·新价值”论坛的往事:“我在圆桌论坛上,面对身边中科招商的单总裁说:新三板肯定是你的不归路,你的企业模式有问题,你以后一定会因为挂牌而后悔的。”
这句话的真假无法考究,但彼时的单祥双正值人生意气风发的顶峰,2015年3月20日,中科招商登陆新三板,最高时,股价到达了108.99元,中科招商通过四次定增,进行了高达108.84亿元的募资。
单祥双颇有些得意的在该论坛上说:“我们本来想融资50亿,结果市场超额认购,最后我们融了100多亿。这是中科招商在2015年做的第一件事情,登陆新三板,引爆新三板,把新三板的定增市场引爆了。”
希望与单祥双一起创造财富神话的,还有曾经的公募基金冠军王亚伟,2015年5月14日,中科招商50.32亿元融资完成。当时有业内人士猜测,以18元每股的价格认购2777万股、投资约5亿元的中铁宝盈宝鑫7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下称:宝鑫7号)可能由王亚伟管理。几个月后,猜测成为现实。中科招商2015年年报中,并未见宝鑫7号踪影,其2777万股股权的持有人为中铁宝盈资产-招商银行-外贸信托-昀沣3号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下称:昀沣3号),该资产计划由王亚伟管理,占中科招商股权的1.54%,位列第10大股东。王亚伟的入股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名人效应”,有大佬背书,不少投资者因此买入中科招商股票。
而由中科招商和九鼎投资带来的财富效应,也引发了当年PE排队准备上新三板的壮观景象。
单祥双和王亚伟怎么也不会想到,2017年,中科招商会面临强制摘牌的风险。
2017年12月15日,全国股转公司公告强制终止新三板巨头中科招商挂牌,昔日的1300亿市值PE巨头,在当时市值不足90亿,而强制摘牌的时间被定格在了12月26日。
短短5个交易日,经历了股价暴跌后的股东们心情极为复杂,有的选择在这期间斩仓离场,而更多的则选择了继续做股东,“留下来看看,有没有办法”。
实际上,中科招商交易最后一日,总市值约为66.05亿元,与2015年4月的1330亿元最高市值相比,跌去近95%。而一同走下神坛的,还有被传大幅斩仓离场的王亚伟。
虽然王亚伟在中科招商实施权益分派后,成本价降到3元/股。但即便如此,王亚伟在投资中科招商上仍然“栽”了大跟头,浮亏严重,一度被称作“新三板最大的韭菜”。有媒体估算,王亚伟在中科招商上浮亏超过70%。
最后几个交易日中,王亚伟疑似割肉出逃。媒体报道称:“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红岭中路证券营业部”成为19日中科招商恢复交易首日的第一大“出逃方”。该营业部的全天净卖出数量为5020.6万股,卖出均价为0.57元/股,套现2861.74万元。20日,其以0.58元/股的价格再度甩卖3148.54万股。据查,该营业部的开户机构包括王亚伟的昀沣3号。
不过,对于退市前最终定格的0.61元,中阅资本管理股份公司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孙建波表示:“从当前0.6元的定价来说,如果中科招商今后的运作是规范的,没有内部人控制或不当利益输送,这个价格是低估了。”
可是,大部分的股东拿到的价格都远高于0.61元。
2、
2700多名股东最后被锁定在退市的中科招商名单中,这里面不乏当时追逐明星效应,把自己的血本大幅押上的赌徒。
2018年1月2日,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本该是喜庆与平和的时候,然而,中科招商的股东大会却如此的不平静。
在北京市朝阳区北京会议中心东会议厅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股东大会尚未开始,会场前两排就已经坐满了人。
“雇了两排村民占座是怎么回事呢,他们并没有投票权,涉及泄密。”一位中科招商股东在会场上如此表示。
有参加股东会议的股东在投资者组织的维权群里发出了这样的消息:“中科招商雇来几十个村民,占住第一排,雇来70多名保安,如临大敌!不知道的,还真不知道这是股东大会,以为是黑社会帮派要火拼!各位股东,自己的权利,要靠自己争取!”
现场大约260位股东集体抗议,“假股东,滚出去”、“要求回购、清算”、“公司已经变臭”的各式喊叫声,更是不绝于耳。
经过股东的强烈抗议和呼吁,股东大会不相干的村民和保安们全部离场,单祥双在现场表示自己:“度日如年、苦不堪言”,并给出了:“公司正在酝酿现有股东平移到其他优质资产平台;酝酿搭建红筹架构,初步预计有望1年到1年半之后登陆香港。”这样的解决方案。
不过,单祥双自己也表示,这么大的体量的公司走向香港市场,是必须经过商务部、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备案和认可的。
股民们对此显然是不满意的,现场非常的混乱。
与现场这样的“缓兵之计”被股东们讨伐类似的,还有现场审议的6个议案也被广大股东所吐槽。
比如,在《关于保证投资者的分红权的议案(议案3)》中提出,公司董事会拟提出分红方案,从2017年开始,连续5年,按照不低于当年审计后可分配利润的20%进行现金分红。
一位投资者说,按照2017年的业绩估算:“自己30多万股,一年才分到2000多块。”按照投资者的计算,中科招商目前总股本为100多亿股,每年净利润在10亿左右,拿出2亿元进行分红。“中科招商不黄的话,30年都不一定能回本。”
单祥双最终在安保人员的护送下狼狈离开了现场。
3、
中科招商们玩的游戏其实并不复杂,简单讲,就是从三板融资,然后到A股去买壳资源,通过二级市场获利,这是一个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在新股发行不那么密集,甚至是停滞的那些年里,为了能够尽快到A股市场融(pìan)资(qían),很多想上市的企业都在拼命的寻找壳资源,当时,壳资源是非常宝贵的,不少壳资源在经过借壳上市的点金手之后,获得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暴涨,甚至,那些年出了很多具有深厚背景的,倒卖壳资源的二道贩子,就跟这几年倒卖支付牌照的这些人一样,转手就赚几千万。
中科招商寻找壳资源的时机还是不错的,2015年7月,中国股市经历了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疯狂暴跌,中科招商在2015年7、8月A股大幅波动之际耗资数十亿元打包举牌了16家A股上市公司,入股的则达到了26家。而很显然的是,这些钱与中科招商在三板的募集资金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对于这些抄底,单祥双是非常得意的,他说:“在全世界的资本市场里面都没有这么干的,我们为什么这么干?我们发现供给端这块出现了巨大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中科招商一直想实施A股计划,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这16只股票中,有一只就是顺丰借壳上市的鼎泰新材,2015年7月耗资约2.6亿元两次举牌的鼎泰新材被顺丰控股借壳,复牌后收获11个一字涨停。仅从2016年10月份的减持来看,中科招商旗下的中科汇通便套现5.86亿元,赚了个盆满钵满。
不过,由于新股的密集发行,壳资源不再成为香饽饽,中科招商的总体炒壳业绩惨淡。2017年三季报最新数据显示,中科招商作为前十大流通股东的上市公司共15家,截至12月8日,这15只股票今年以来股价平均跌幅达28.13%。
在2015年,尝到了甜头的单祥双在意气风发的顶峰时毫无遮拦的说出了:“中科招商将使用300亿元募集资金进行并购,包括对上市公司的并购,打造50家市值在千亿级的上市公司”这样的豪言壮语。
而到2015年底,新三板挂牌的PE机构已经达到27家,还有20家多在排队等待挂牌。当年,新三板市场全部股权融资1200多亿元中,12家私募机构就占了300亿元。差不多每100元融资就有25元流入PE的口袋,这当然引起了监管者对资金脱实向虚的担忧。
2015年12月25日,证监会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挂牌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频繁融资,融资金额和投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质疑,暂停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和融资。
2016年5月,股转系统发布《关于金融类企业挂牌融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对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新增8个方面的挂牌条件。第1条便是:管理费收入与业绩报酬之和须占收入来源的80%以上。
由于中科招商的收入大部分来自于二级市场,管理费收入和业绩报酬之和占收入来源的比例远低于80%,这个条例最终宣判了中科招商在三板的死刑。
4、
中科招商已经退市,2700多名股东仍然会与他进行着纠缠。中科招商在回应股民时说,他们也是受害方,因为他们也不想退市,公司业绩也没问题,但就是“被清退”了。
反思这一事件,实际上有很多值得深思的东西,比如说: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用途谁来监管,谁来界定法律责任?
按照我国《证券法》的规定,发行人、上市公司擅自改变公开发行证券所募集资金的用途的,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三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发行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指使从事前款违法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三十万元以上六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这个规定,跟可能能够获得的高额违规收益相比较,基本上相当于罚酒三杯的效果。
监管不力导致的后果,是否应该让中小股民来承担?
这个比较敏感,上市公司是谁放进来的,为什么允许这样的企业上市?出现问题后,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一刀切的处理方式导致的各种暴跌,是否考虑到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不再深入讨论。
中科招商的退市事件中,中科招商把三板当成了提款机,用于其在A股的大肆买壳行为,空手套白狼甚至违法炒壳,却没有得到法律的制裁;监管部门反应迟钝,相关法律的缺失,让违规者肆无忌惮,“罚酒三杯”式的处罚,对于违法者而言无异于九牛一毛;而部分股民和机构因为贪婪,在看到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暴利手段后,希望自己也能分一杯羹,最终导致了巨大的损失。
到底是谁的错呢?
来源:小商帮科技(公众号:xiaoshangbang) 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