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魔都”没有秋天,大概是因为整座城市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被铺满了生意盎然的花草,以及种植了整齐翠绿的树木,让生活在这里人们很难体验到“一叶落而知秋”的意境。要不是因为天气渐冷,“被迫”从衣橱最边角拿出去年整理好的秋装,可能我们好像都还没有察觉到,原来“魔都”的秋天早已经来了。
在“魔都”生活了几年,我发现这座城市的秋天存在着很多的属性,不同人眼中都有着不同视角下的发现。在外面很多地方的人看来,魔都的秋天还应该是外滩灯红酒绿绚丽的色彩,是陆家嘴金融中心高耸大楼般的摩登。但对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来说,魔都的秋天是淮海中路老弄堂里饭桌上的一只大闸蟹,是武康路两旁梧桐树上一片渐黄的树叶。不过相对于路旁的梧桐叶,“魔都”的老上海人把在秋天唯一的爱都给了黄满膏肥的大闸蟹了。
“魔都”人对大闸蟹的感情由来已久,据考古人员从上海青浦崧泽文化层的发掘研究结果来看,发现早在吴越先民的食用废弃物中就有大量的蟹壳,以此推算,“魔都”人民吃大闸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虽然“魔都”人民爱吃大闸蟹,但以前也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吃的起的,曾在网上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是1945年的上海的贫困家庭,只能靠吃阳澄湖大闸蟹勉强度日。
此话一出,惹得多少在“魔都”拼搏的人都调侃要在“魔都”做一个穷人,至少每天可以吃到大闸蟹。当然了,这只是人们相互间的玩笑,穷人只能吃得起大闸蟹的言论后来也被证实是人们的误解。其实早期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上海的大闸蟹都不便宜,仅在民国时期大闸蟹的价格就普遍高于鲜鱼的价格,所以大闸蟹并不是早前一般的家庭能够负担的起的。
进入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的上海,随着上海奇迹般的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大闸蟹早已成为普通“魔都”人民的餐桌美食了,弄堂里老邻居们见面的一句“侬今年蟹吃了伐?”,就是彼此在初秋时分最深的问候。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吃大闸蟹来说,“魔都”人民吃大闸蟹的讲究最多,是出了名的缓慢、精致。
我曾经在一个下午路过杨浦区隆昌路的一个弄堂,看见一个“魔都”老大爷坐在弄堂外的门口,面前放了一个小桌子,小桌子上有一个盘子,盘子里装的是一只刚蒸好的肥美大闸蟹,还冒着热气,盘子旁边还有一瓶刚刚拧开盖子的白酒,我想着看来大爷是准备开始享用这只大闸蟹了。
等到我2个小时回头路过这个弄堂时,发现大爷脸色早已经微红,瓶子里的酒也只剩下一半,不过令我诧异的是盘子里的大闸蟹才刚刚被吃了几个爪子,身体的躯干部分还依然完好,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感受到了“魔都”的老上海人对于大闸蟹忘却时光般极致的爱和享受,在他们一生平凡的岁月里,大闸蟹的美味岂是一瓶美酒就能享受的了呢。
“稻将熟,蟹长肥,九月团脐,十月尖”,当下正值最佳的品蟹季节,就在这个周末约上你的好友、陪着你的家人,来感受一下“魔都”人民对大闸蟹暖暖的爱意吧!
“魔都”秋天的味道,其实就是大闸蟹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