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女朋友发来微信“生日快乐!”我回“谢谢宝贝”。这个生日我是一点都不想过,我不愿意承认我已经25岁了,更不愿意承认自己25岁了成家和立业一个都没沾上。
前些天关于B站的《后浪》讨论得纷纷扬扬。我看了一圈,大致有这么两种观点:
1、视频中的后浪都是高消费阶层,所以才能到处旅游、蹦极等,这种伪后浪实质还是前浪,真正的后浪是努力工作、拼搏仍然境况窘迫的那些人,而视频里压根没表现出来;
2、这个视频就是要表现年轻人积极向上的一面、好的一面,视频起码树立了一种标杆,教年轻人追求更好的生活。
新鲜吗?这视频和争论一点也不新鲜,究其实质还是暴露与歌颂之争。B站这次抛弃了底层群体,就是要实现由亚文化向主流文化的靠拢。事实证明,自觉被冒犯到的底层群体力量更大,在这场争论中占据了上风。B站得到主流认可,却失去了一部分人心。
在25岁生日的今天,我无意选边站队,却想知道,像我这种还没混成前浪,又比真的后浪强一些的人,该怎么办?
我读研究生二年级,明年毕业,存款两万,自己挣的。
说我是前浪吧,没那么些钱去浪,将来挣的钱估计够养家糊口的,而且我觉得自己在到了前浪的年龄时也不一定能混成“前浪”的样子。
说我是后浪吧,又不需要每天去工地搬砖、田里种地,小康离我更近些。
如果把我自己归成后浪,可能会被骂瞎矫情;把我自己归成前浪,会被说格调不够,毕竟文凭不能直接当钱花。
所以,为什么非要分前浪、后浪呢?玩一个新概念有意思吗?时刻提醒大家注意阶层吗?我想这个视频本意肯定不是这样。
但视频中那种宏大叙事、光鲜的生活的确是不足以概括所有,或者绝大多数中国青年的常态,所以才会被嫌弃,因为它本就代表不了我们。
五四时期的青年是怎样的?内抗军阀、外抗强权,一边艰难地养家糊口、一边操心国家大事。视频中的“后浪”们呢?对不起,我只看到了享乐和休闲。国家大事没见他们操心,养家糊口似乎对他们来说也不成问题。
没错,你可以说一个视频不可能面面俱到,我选择表现好的一方面,青年在新时代的新风貌。确实,这帮人能如此是时代给予的红利,但看的人会想,为什么他们得到了我却还在像牛一样劳动?这视频也就能让没有经验的青少年和稳居后浪的中年人热血沸腾了吧。
看完《后浪》,我还是要操心我的毕业论文、工作去向,以及巩固发展和女朋友的关系,争取谈婚论嫁,因为我很爱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