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反常识思维
常识思维指的是文人思维,也就是 “具体思维”,以道德为标准。现代社会会延伸出另一种思维:“反常识” 思维,又称为“取舍思维”,讲的是兴一利必生一弊,根本要求是“求量化输入和预计产出”。主流媒体上,传统文人腔少出现,而一篇正经的讨论现实的文章总要做点计算才说得过去。(现在文人不等同于文科生,无论伤春悲秋,还是无条件的欣快,现在的文科生逻辑思维与辨识能力不可同日而语。只是我们应该少些无来由的咋呼和跟风。(现在各个学科研究方法都讲究科学性,除了文学和艺术类,大多专业需要严谨的数据分析,相对来也枯燥。Tradeoff思维让我们量化输入与输出,权衡得失,使效益最大化。生活中养成严谨,用数据说话,用可重复试验去验证,而不仅仅是靠文人的直觉)
2.别想说服我
人做判断有两种机制:一是” 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二是 “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去找证据。大多数人是 “律师机制”,爱看能验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直接忽略不符合已有观念的东西。如:电视和新闻(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确认偏误”:主动搜寻增强自己已有观念的信息,甚至不顾现实。“回音室效应”: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如何修正?约翰逊说:“改变对信息的消费方式。主动刻意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我们追寻的事物往往不是最好的,而是最适合自己的,在这里就是符合以往观念的,可能是进化让我们选择减少选择的冲突吧。但却会让我们容易走向极端,持不变的观念,交一种类型的朋友,重复我们熟悉的事物。可能这也是人类害怕未知,选择停留在舒适区而不是学习区的原因吧。勇于接受未知的东西)
3. 坏比好重要
人们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这是 “损失厌恶”,负面偏见的一种。大脑中有一个特定区域:“杏仁核”,这个区域兴奋了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是人的本能,千万次表扬会因一次批评而全部抹杀。而有一些人,能够超越本能,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所以不轻易纵容自己这种情绪,不会被杏仁核绑架。(1.损失厌恶可以反向激励我们努力,避免失去的痛苦。奖励的作用,人类有很强的奖励驱动,社会上的很多成功和腐败都是奖励的利益驱动的,在激励他人和自己最简单的就是利益驱动,逃避损失。2.不能被负面情绪所控制,情绪无好坏之分,心理学中情绪产生有更深层次的潜意识的原因,代表着我们的身体或心灵出现了不和谐的东西。但面对决策时候,感受情绪,用瑜伽中的正念呼吸法,推迟负面情绪的爆发。控制自己的情绪)
4. 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1)随机:概率论的思想是:有些事情会无缘无故发生。管理者通常会在出事之后要求全体反思,下不为例。而弗莱德汉森在《重来》中讲到,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错就为此大张旗鼓制定政策纠正错误。那样只会把错误变成上吧。正确方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偶然的错误不值得深究,成绩也不值得深究。失败者无需妄自菲薄,成功者必有些许侥幸的成分。(与古代的因果论不同,现代概率论认为很多事情发生是没有原因的,是偶然的,有些是必然的,更多的是偶然和必然的混合。或许个中意义就是让我们发现必然因素,扩大影响,减少偶然因素的作用。由此观成功大多有偶然的因素,成功的因素太复杂了,反过来想我们应该思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努力的意义就是在机会来临之前,我们时刻准备着)
(2)误差:在误差范围内的,均无可比性,我们应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科学家做事情大都内拟定一个可控的区间,而实际创业者反而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
(3)赌徒谬论:这是错觉,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意味着下一次的结果和之前所有的结果没有任何联系,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影响未来。“大数定律”:足够多次的随机实验,相同结果出现的频率等于它的概率。但是 “随机性” 不等于“均匀性”。(由此观之赌博的风险,这是一个随机概率事件。永远不要寄托希望于运气,好运只是错觉,是偶然)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发现规律是人的本能,但是人的大脑不擅长理解随机性。事物的发生有时并没有规律可循,发现规律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而理解随机性却只是现代社会才有意义的一个技能。未来是不可被精确预测的,这个世界并不像中标那样运行。(不要因为不可控性而害怕未知,该有的计划还是要做,全力做好自己,而不是臆测规律)
(5)小数定律:数据足够多时,人们不费力便能找到规律。而数据少的时候,有些规律的存在会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而被破解。也就是说统计样本不够大,我们什么问题都说明不了,便不会只凭自己的经验对事物做出判断。(所以很多经验是否有普适性,是否可以独立重复验证,而不是缺少数据得出的错误结论。注意经验的界限和适用范围,在实际生活中去检验理论。理论为实际生活提供指导方向。当数据足够多和准确,可以分析出很多有用的结论)
5. 一颗阴谋论的心
“阴谋论”:不承认事物发生的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的自然发生,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有联系、有目的。相信阴谋论的人一般有很强的解释欲。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认为事物发生背后有个终极boss,但是事情远比这更复杂。也要警惕社会舆论,被不怀好意的人当枪使,要有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如果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可能会让我们错的越来越离谱或是陷入极端。伟大的雅各比说过: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1.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各个国家的励志书籍观点不同,中国讲人脉,日本注重品格,美国大谈自尊自信。我们在眼花缭乱的励志书籍中如何选取?其实需要科学的励志,只有理论具有普遍性,成功才可以被复制。书中提到《意志力》,对成功进行科学的研究调查,根据数据说话。结论是能左右成功的普遍因素,是自控,也就是意志力。意志力资源有限,使用意志力会消耗能量,做选择和冒险都会消耗意志力,而好习惯和自我监视会减少意志力的消耗。提高意志力的有效方法是:常立志,刻意训练自己不习惯的事。(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有先天和后天影响,也可以通过训练提高,意志力需要葡萄糖。但是我觉得做事情不能太相信个人意志力,我们可以顺着外界趋势,因为有些人的本能仅靠意志力去改变是非常困难的。养成意志力可以形成自动化,不在消耗意志力,不再占用心智资源,是非常划算的投资。)
2. 匹夫如何逆袭?
尼采说过:“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1)我们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我们的优势。
(2)不能使用常规手段。
“倒 U 曲线”:在一个东西成长初期,每增加一点投入便获得一点回报,当它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回报;过平台期再继续投入,则回报是负的。Eg:一个家庭的财富与对孩子的教育关系便是如此,最理想的班级授课人数为 18-24 人。所以,强大不值得可以追求。匹夫如何逆袭?要有特立独行的气质。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才是屌丝的特权。(专家的优势是模式识别,快速调用,快速处理。所以处理规则性的很强大。但是但局面很复杂,非常混乱,有可能乱打一通反而能够逆袭。领先者要改变模式需要付出代价更大,而屌丝一无所有,破釜成舟改变规则可能成功)
3.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想要成为天才需要练习时间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书中提到 “刻意练习。
(1)只在 “学习区” 练习;(重复做你已经很熟悉的事提高不大,学习更要的是找出最重要的,最难的,首先突破。类似短板效应,又好似井底之蛙,不知道有更大的世界,怎么会有提高呢?敢于突破舒适区,穿过学习区,达到曾经的恐慌区)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套路与不断重复。不断重复和高度的针对性,脑子里才能长出髓鞘,髓鞘会使我们的反应像高速公路一样快。这里提到 “功夫在诗外” 是非常不可取的。(专项突破,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提高很快。功夫在诗外我把它看成是对学习知识的补充,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你可以去了解知识的相关背景,适用范围。但是知识就是要拿来用的,也只有实际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在整个练习当中,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在可预知的环境友好型领域,快速反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家。(教练的作用就是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正向激励,控制论中的修改方向,指哪打哪,获得快速提高。同侪效应在学习中也很用帮助,狼狗同学的激励,压力使你更加努力)
(4)训练时,注意力必需高度集中。必须将练习与娱乐分开。(博弈很多时候是零和游戏,有人成功,有人就会失败。这就要看各人的有效单独训练时间,从小练习也很重要,孩子要赢在起跑线上,就必须付出相应的努力。很多时候成功很苦,必须用非常的方法,用不被人理解的方法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当然,过程一点也不美好。让我想起了才看的电影爆裂鼓手,虎妈育儿记)
4. 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这里讲的想象力是符合环境大逻辑的自洽的想象力,也就是 “whatif” 思维。而中国偏向于自由想象力的 “顿悟崇拜”,大抵为了拜托被自己知识的束缚。(想象力很重要,但是科学家却要超越想象力,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因为还要验证理论的可靠性,需要克制。而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不受拘束。就像爱情里面的喜欢是放纵,而爱是克制。放纵自己堕落很容易,可要克制自我欲望变成圣人非常难)
5. 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思维密集度 = 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接受信息的效率可以这样量化,我们可以考虑做一个思维密集度高的人,选取思维密集度高的信息进行浏览。(读书为什么使我快乐?读书是除了实践以外最好的学习方式,因为思维密集度太高了啊,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可以获得很多财富)
6. 上网能避免浅薄吗?
在我们尽情享受互联网慷慨施舍的过程中,我们正在牺牲深度阅读和深度思考的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上网让我们变成居高临下的状态,我们游离在内容之外,成了网络的奴隶。相对于读书,网络阅读使我们记住的信息量更少,理解力和创造力下降,形成不了自己的知识体系。有自闭症倾向的人,会投入更多精力对特定信息的手机、整理、分类和记忆。我们要用自闭症思维上网,有很强的目的性,以我为主,不被无关信息左右。(信息过载的解决方式是更加注重书本的阅读,主题阅读,纵向查找知识,避免随意浏览网上信息浪费时间。无用的是信息,有用的是其中的知识。信手拈来的信息让我们减少了深度思考,而知识也只有在获取,整理,内化了并实际使用之后才是自己的东西。我也想提醒自己:一切能够简单获取来的知识或技能也没有什么大的价值,越难以获得,越珍贵。所以请回避浅薄吧,你需要的是思考的痛苦,是磨砺的贝壳孕育出美丽的珍珠)
7. 笔记本就是力量
做笔记的目的就是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改变自己看事物的眼光,吃进信息,生产笔记本。(方便引用知识,在书本上直接加上批注,钱钟书是代表)
8. 用强力研读书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另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这里讨论的是怎么读那些看完之后能够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能够过得一种智慧上升的感觉(哪怕是错觉)的非小说类的书。
如何强力研读这种书呢?强力研读和刻意训练有三个共同点:不好玩、用时少和不追求快(读得慢,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会更高。)
强力研读书的具体做法和核心技术,就是读书笔记。
(1)新书只要读两遍,第一遍正常通读,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例子故事跳过,专注于思想脉络。读完书便可以束之高阁,或者送人了。
(2)好的读书笔记:
One:清晰地表现每一章逻辑脉络;
Two: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Three: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Four: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其他文章的联系。
Tips:A 阅读要求理性思考,而不是醉心于小段子。
B 不要用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意义不大。
C 及时记下批注和灵感
电子书:读电子书的好处:随时作书摘和批注,然后导出,节省做笔记时打字的功夫。(看完书做读书笔记,整理知识,写下思考的东西,发现和其他知识的联系之处)
9. 夺魁者本色
男人竞争时不在乎失败的风险,一旦遇到失败容易放弃;女人能合理评估竞争风险,一般不爱参加竞争,一旦参与,愈挫愈勇。睾丸,又称为竞争激素。睾丸水平相对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这种人越有竞争意识。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 COMT 基因。COMT 酶为快酶时,多巴胺代谢快,面对压力时容易保持平常心,此类人为:“战士”,临危不惧;COMT 酶为慢酶时,多巴胺不能及时清除,便会惊慌失措,成为 “颤士”。但颤士的平均认知能力和智商都高于一般人。总而言之,战士在战时表现超过颤士,颤士在平时的表现超过战士。竞争分两种,强调爆发力的适合战士,强调持续力的需要颤士参与。(进化让男人倾向于冒险,女人倾向于合作,冒险让男人取得更多机会,在社会舞台上扮演了主角)
1. 亚里士多德为何不数数妻子有几颗牙
破解世界的两个办法:一是看书,而是直接上手干。这里推荐两本书《别闹了,费曼先生》和《再冷门的问题也有最热闹的答案》。,其中后一本书直接动手,不谈宏大的主题,只关注身边随处可见,却又往往视而不见的科学现象。科学家的工作不是使用科学知识,而是使用科学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动手比动脑更能接近事实真相。(知识拿来用才有意义,实践出真知,面对问题不要有完美主义倾向,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行动,确定大致方向就要马上行动,抓住机会,不然很容易成拖延症)
2. 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
霍金的新书《大设计》主要讨论的是为何会有一个恰好适合人类生存的宇宙。宇宙定律必须处处管用,以至于上帝就算存在也无事可做。一个好的物理论文技能解释已有现象,又能未知现象。(大道至简,很多学科知识可以触类旁通,因为世界是简单的,道理是朴素的)
3. 摆脱童稚状态
能找到一个理论解释,当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科学的标准?当然不行,还需经过科学验证。最简单的规律叫做 “相关性”,但是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生活,而大部分人会直接把“相关性” 定义为“因果性”,这是非常愚蠢的,因果性的研究需要大量的实验,而科学家的目的不止发现因果性,而在于发现运行的机制去预测未来。(曾经报刊杂志上充斥着各种研究报告结论,一般是 “因果性” 思维作祟,内容大部分是何种行为会导致何种病症类似物,让人惶恐不安,杯弓蛇影,细思恐极。如今,科学让我们的双眼更加犀利,能够做到不被一些言论所蛊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