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人,计划用一个月时间,徒步穿越大沙漠。
开始的头几天都比较顺利,可是到了二十多天的时候,沙漠里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把他带的食物和水,以及背包都卷跑了。
这时,他的口袋里,只剩下一个还没来得及吃的梨,他把梨紧紧地攥在手里想着;情况还算不错,至少我还有一个梨。
饥渴,干饿,疲惫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时时向他袭来。每到这个时候,他总是盯着那个梨说:情况不算太坏,至少我还有一个梨。
梨——成了他活下去的希望。
三天后,他走出了沙漠,而那个小小的梨,还在他的口袋里。
坐在那高靠背的椅子里,看了这个小故事,我好友和他的儿子,电影般地出现在我的面前。
他从小就爱好语文,一心想当个作家。下乡期间,不论生活有多苦,多累,一有时间,他总要写上几行。
写着写着,机会来了。这年村里来了个上大学的指标。他一打听是学中文的,正合他意。也恰在这时,招工的指标也下来了。一些好心人劝他,还是进城参加工作好,因为上大学是“社来社去”的,毕业了还得回村里来的。
可他生来就“一根筋”,非要去上大学。那知他大学毕业回村没多久,招工的指标又来了。于是,他进城当了个图书管理员。因时间多,相关的书多,他大学里学的又是这方面的知识,他便一头扎进了自己的小说,诗歌的创作里去了。
不几年,他梦想成真了,不仅是省专业作家,而且还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他的儿子更是出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这话一点不假。
这仿佛是遗传。他儿子高中毕业后,考了个大专。去校不久他突然醒悟了,觉得自个这文凭,就业都困难。于是,他“浪子回头金不换”了。通过一番的努力,他果然“专升本”成功了。
尝到这一甜头后,他又觉得这本科文凭还是有点低,到社会上就业不沾光,又下决心要考研。于是又拼开了。又一个“果不其然”,经过他一番的努力,他又考上了。
此时,他又觉得这文凭还是有些低。心想只有考上了博士,才会找到理想的工作。于是他又朝着这一方向拼了起来。又一个三年,他真得梦想成真了——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四年的努力,他学有所成。一参加工作,就一高校付教授,月工资两万多。
眨眼间十多分钟过去了,我椅子里仍沉醉在这蜜一样的回想里。这时楼下托儿所的大喇叭里,传来了嘹亮的歌声:梦想啊——梦想,人活着一定要有个梦想。因为梦想是人生前进的方向。因为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