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6.20
以前看课本喜欢孤零零地去看,现在看就喜欢连续起来看,看现在学得每一个章节和后面章节的联系,如果可能,还会想想现在的学习和走入社会后的联系。
比如,小学阶段,在四年级下册学习了方程,然后五年级下册又学了方程,有什么区别吗?本质上并没有,只是加入了分数的计算而已。
四年级学了行程问题,五年级仍然在学,六年级还在学,有什么区别吗?本质上也没有,都是速度×时间=路程。
初中阶段,七年级下册学了平行线,八年级上册还会再次学习;七年级下册学习了三角形,八年级下册还会再学。
那为什么这些内容不能放在一起一次性学透呢?
不能,因为学习讲求循序渐进,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有科学依据的。有人研究最佳的学习内容,是含有16%左右新内容的内容。比如做题,做完全不会的题和完全都会的题,都很打击人的积极性。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只有在熟悉的题里面适当地掺杂一些不会的题,这样学习效率才最高。
所以,我们看学习这件事,不要单独地看,要连续地看。什么东西在什么阶段学,怎么学,可以根据教材和个人情况做好规划。教材的设计还是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冗余空间的,可惜很多学生没有抓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