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我们被父母教导着:“你应该好好读书,不然以后没有出路。”;毕业了,我们又被社会劝导着:“你应该找份好工作,好好赚钱生活。”;工作后,我们被亲朋好友催促着:“你年纪也不小了,应该好好找个对象,开始结婚生子的人生新阶段。”
我们茫然地跟从着所有看似正确的大道理,走着一条“应该”的路,复制着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人生范本。
而这种“应该”,却是最限制我们发展自我,走出个性道路的字眼。
《可塑的我》里有一句话让我惊醒:“所有的“应该”都是在标记一个冲突。当一个“应该”出现的时候,就有一个“可是”被限制住了。所有的“应该”出现的时候,都是重新复盘自己的契机。”
每当无意识中的“应该”出现,正是潜意识的习惯在指引着我们放弃掉生命中的其他可能,去走一条风险最低的路。
但是这种“应该”,到底是你自己认为的“应该”,还是别人强加给你的“应该”呢?
如果让我选择我最喜欢的生活,我会选择自由随性,但是父母觉得我应该按部就班,走和别人一样的路,上大学,考编,考公,这些在父母眼中的铁饭碗。
但我为自己争取了一次,我没有选择他们认为的,不是我认为考公,考编不好,是我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我喜欢追求新思想,喜欢新鲜奇怪的事物,喜欢冒险,虽然这也考公,考编不冲突,但是我的理想生活是做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工作,然后百分之百的努力。
直到后来工作以后,由于做着喜欢的工作,自然也格外的轻松,遇到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选择了理所当然的攻克,动力源起于爱好与所得,工作是我喜欢的工作,薪资也是我理想中的薪资。
曾经的我,不知道“应该”与“可能”之间代表的无限性,如今的我,在所有“本能”面前都警惕自己,因为,我本可以,把自己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