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家就在郊区。我们俩约好,周末带孩子去她家挖野菜。我的目标就是茵陈,茵陈滋阴养肝,所以春养肝,每年春天,我就寻找机会弄点茵陈蒸菜吃。
一大早,吃完早餐,我和妞妞就乘地铁去和朋友会合。一出地铁站,两个小姑娘紧紧的抱在一起,她们比我们大人更兴奋。
到地方之后,还没进屋,俩人已经在村庄里,跑得找不着人影了。
我们三个女人就一起做手擀面,20年没亲手擀过面了。来一碗野菜鸡蛋手擀面。除了好吃还有小时候的味道。
当我们兴高采烈的去找茵陈的时候,却发现我们来早了,茵陈才刚刚露芽儿。
就向村里的其他邻居打听,现在有什么野菜?热心邻居的推荐指路,我们找到了一片荒地。

那是荠荠菜。我想起白居易的诗句“时绕麦田求野菜”。
跟我们同行的一个美女,不认识荠菜,我一边挖一边挖野菜,一边教她认。其实也好认,这块儿这块儿荒地里,除了荠荠菜其他都是杂草。
没有杂草的地方,荠荠菜被霜打成红色了。叶子匍匐在地面上。
而在草丛里找到的荠荠菜,是绿莹莹生长很旺盛。
匍匐在地上或是向上生长,变成红色或是原本的绿色。它是在以不同的方式来适应这个环境,适应冬季的严寒。
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只要你静下心来,去细细观察,每一片叶子,每一个形状。除了泥土的味道,还有土里每一个细小生命想要向外生长的劲头,它们是感觉到春季的暖了吗?
你还可以试着用心和这些植物对话。看它们生长的状态,你便能感受到,不管是冬天,还是春日。努力向上生长是一种本能。
即便是它只有短短的生命,面对严寒霜雪,它们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它们的根是强健深埋土里,用力地吸收着营养。
民谚说:“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我们都在讨论,这么多野菜,我们有口福了。
辛弃疾写:“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小小的荠荠菜,在古代已经受到不少文人的青睐。
一边挖着野菜,一边任思绪天南海北。想到了小时候,麦地的面条菜。想到山边的各种小野花。想到了记忆里的每一个小动物,想到了我们人生之前和以后。
一边挖着野菜,一边和小美女聊天,聊着学校的事情,聊着人生观,聊着感情问题选择。每一个人,他的人生轨迹,除了最初的环境,就是他一路走来的眼界和选择。有多少女子嫁作人妇之后,处在这冬日霜季,面对回不去的故乡。
如果生活阳光灿烂,那就像这些野菜一样在草丛中向上直立,散发着自己闪光的一面。
如果生活阴晦寒冷。那也就像被霜打的野菜一样,换个方式换种颜色,继续着自己的生活。
不管怎样,最终这些野菜都是要开花结果的。然后再枯萎,进入下一个轮回。
生活中的美,并非生活所给予我们,而是我们的心和生活清澈的相映。不只我们的心在寻求生活的美,生活的美也澎湃地撞击我们的心。
一直到天黑,孩子们还不愿意离开,我们已经把所有的野菜择干净。每人满满的一大兜,可谓是满载而归。
到家第二天,我并没有去收拾野菜。静静地放了一天,有时候虽说爱吃,但是,当你亲手从地里把它们挖回来,亲手折断它们的根部,心里难免会有一些说不出来的感觉。
直到周三,另一个朋友来家里玩,我分给她一些,才把剩下的洗洗蒸了。我这蒸野菜的技术,也就是因为爱吃野菜练出来的。孩子也是难得的吃了很多。
其实想想这野菜的味道真的很好吗?也并尽是。也许,喜欢的是那种小时候家乡的回忆,喜欢的就是这种春天里绿的气息。
在这气温回暖的春天,有这样生机勃勃的小植物,来证明寒冷即将过去。
天气转暖,心里还有期待,期待下次再去到大自然的怀抱。
温馨提示:荠荠菜虽好,属凉性的,脾胃虚寒的朋友,一次不要吃太多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