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房间里的杂物越堆越多,自己想丢掉发现怎么也丢不掉,不断的买新东西怎么也停不下手,好不容易休息到了周末,想利用时间好好收拾收拾,却发现总是放纵自己迟迟不去行动,结果就导致自己每天生活在堆满了杂物的房间里,放弃了本该享受舒服干净且清爽的生活环境。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面对堆满了杂物的房间,很多人苦恼不已却又无能为力,也许这本《断舍离》能解救你于杂物和苦恼之中,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本书吧。
什么是断舍离?
本书作者山下英子是一名杂物管理咨询师。她在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中的“段行,舍行,离行”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舍离。随后以这种概念为基础,将这项修行视为整理技巧,落实于日常生活,并提倡应用。
断舍离这三个字听起来铿锵有力,刚接触这个概念时,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究竟什么是断舍离?我刚开始看到断舍离这三个字,觉得这本书讲的应该是:断什么?舍什么?离什么?实际上当我看完这本书后,发现不是我想的这么简单。
我们不放先把断舍离这三个字拆开来讲:
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
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的无用之物;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脱离物欲;
“断舍离”不是简单的清理杂物,而是一种简约简洁的生活方式,它让我们在物质丰富、过剩的年代体验心理轻松舒适的状态,过好每一天。
书中作者说:“断舍离并不是单纯地处理杂物、抛掉废物,而是在充满闭塞感的人生长河里唤醒“流通”的生命气息。”这让我想起,就好比园艺师傅早上去修剪花草树木的分叉,就是为了让它们能将养分合理均匀分配到真正需要的部位。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我很喜欢泰戈尔说的这样一句话:“有一天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透明了。有一天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断舍离的家居整理魔法
其实,所谓的断舍离,就是扔东西,哪怕你扔掉一双废弃的筷子都可以叫做断舍离。关于这点《微习惯》中也有阐述,就是从最小的最容易达到的不可能失败的目标入手,树立自信心,成就感。
如果想得到健康和安全,可以从卧室,厨房,洗手间这些生存的基本场所开始。如果想改变内在的自我,可以选择自己在意的场所,比如尘封已久的收纳箱等。
如果想改变运势,可以从玄关,卧室开始收拾。如果你不擅长收纳,可以先从不分类的场所入手,如只放鞋子的鞋柜,只放食物的冰箱等。
总之,要集中于某一个场所,挤出时间并完美地去完成这个任务。这样就可以打开收拾的突破口,激励自己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要学会扔东西。以自己为主角对物品进行取舍,把不用的物品进行垃圾分类。
在扔东西时,要对物品说“对不起”,对自己说“没关系”。通过语言把自己内心的情绪充分表达出来,会让你更快地调节自己的心情。
整理收纳的时候,要尽量去掉物品的盖子和橡皮筋等,让东西一下子就可以拿出来。这样可以去掉多余的动作,减少把东西拿出来或者放进去的压力。把T恤,内裤等卷成筒状,尽量不让它们散开,让物品“立”起来,因为这样看起来会有一种自立,自由,自在的感觉。这种理念可以影响到你的潜意识,也让你慢慢变得自立,自由,自在。
在进行断舍离时,最重要的方法是“三分法”。拿厨房来举例,厨房里的物品可以分为食材,烹饪器具,餐具三大类。而餐具又可分为盘子,容器,杯子。杯子又可以细分为玻璃杯,茶杯,西式杯这三类,以此类推下去,会越分越细。
不断地重复三分法,可以让物品变得井然有序,全部落在你的掌控之中。
断舍离里还有一个有趣的“751总量限制原则”。
像橱柜,衣柜等看不见的空间,要遵循“7成收纳原则”,不能全部塞满,要有3成的留白。这3成的留白空间将成为物品进出的通道,会让人产生一种想收拾和整理的心情和欲望。而在看得见的收纳空间里,比如玻璃柜等,要遵循“五成收纳原则”,如果超过5成,会严重影响美观和心情。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对于装饰性空间要采用1成收纳原则,也就是要尽量少地放东西。比如说,有很多幅画,都很漂亮,但如果把画贴得满满一墙,看起来就会感觉杂乱不堪,失去美观。如果减少画的数量,一种高级的品味感就会油然而生。
所以说,本书作者倡导的断舍离并不仅限于物品整理,还有不如意的感情,生活、工作等等都可以运用断舍离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摆脱执念方能怡然自得
事实上,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个人都在有限空间,物件与人脉关系中生活,在什么样的空间消耗,用什么风格的东西,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些构成了真实的自我,你的圈子越广,就越容易生活在别人的生活中;你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容易迷失在物品之中。
本书作者山下英子分析了无法放手的三类人:
逃避现实型:这类的人,一般因为工作繁忙,待在家里的时间少,所以整理家务的事情总是推后进行。乱七八糟的家让人心情也很糟糕,就更不愿意待在家中,陷入了恶性循环。
执着过往型:这类的人总是珍藏了很多以前的相册、信件、纪念品等旧物。他们不愿意直面现实,总是沉湎于过去快乐的时光。
忧虑未来型:这类的人总是担心“没有某个东西会发愁”,总是不停地为不知何时才会发生的未来事件储蓄物资。这也是三种类型中人数占比最多的一类。
这三种类型的人共通的一点就是“对时间的意识比较淡薄”。我们可以自己对照下作者说的三种类型,看看自己的哪种倾向比较突出,进而加深自我认识,更顺利地实践断舍离。
“对现在的自己来说,附着在物品上的沉重的‘执念’是不需要的。”——怀着这种态度处理杂物,会让物品和内心产生更剧烈的联动性。
当处理掉作为情感依附的物品后,上面附着的情感越是沉重,内心就越能感受到什么叫轻盈。从表面看来,我们丢掉的是杂物,但是同时我们丢掉的还有看不见的世界里——内心的“多余的执念”。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在疫情期间,我笔记本电脑外接的无线键盘打字很是生硬,我打字速度是很快的,生硬的按键反馈非常影响我的使用体验,然后我在京东下单购买一个键盘,因为我选择的是本地仓,所以第二天就到货了,收到后我就迫不及待的打字体验了,整体按键反馈还不错。
假如我认为键盘虽然反馈生硬,不过为了能省一笔钱,而且扔了怪麻烦的,那么这种“怪麻烦”就是逃避现实的思维证据。用本书作者的观点就是,我们一定要甩掉这种思维。
只有不断地处理掉那些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专注于那些“生活关系度高=喜爱”的物品,从而逐步形成螺旋上升式的人生路线。
如何做好人生的断舍离?
当我们的生活变得一团糟,乱如麻的时候,这往往就意味着到了该清理的时候了,也就是要“断舍离”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做好人生的断舍离呢?
实际上,千言万语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将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
这是“断舍离”的核心思维,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也是我重点想分享的几点。
①减少无效社交,优化自身圈子;
其实我一直对社交挺重视的,但我对一些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交换价值的社交却丝毫不感兴趣,也许你认为我很势力,但社会就是这样,很多社交是没有意义的,只有自我增值才没有浪费时间。
酒桌上跟你称兄道弟的属于酒肉朋友,当你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些酒肉朋友会第一时间帮助你吗?也许不会,在你最落寞最无助的时候,往往是你的家人,你的爱人一直在鼓励你,支持你。
人生不长,一生中能遇到三五知心好友足矣,其他人只不过是你人生中的过客,你和他相处他也并不能教会你什么东西,如果能教你那也只是教你毫无价值的东西,跟个乞丐会要饭,跟个老板会赚钱。
网上一直流传说李嘉诚的司机跟着李嘉诚都成千万富翁了,李嘉诚见司机跟自己这么多年了,也到了退休的年纪,为感谢司机这么多年的辛勤付出,拿出200万当做司机的退休金,司机却说不要,我现在身家也有几千万了。
原因在于李嘉诚在车上谈投资的时候,司机听到后自己也投资了,不管这是鸡汤还是什么,足以说明圈子的重要性,所以,认清自己的圈子很重要。
所以减少不能给你带来太大价值的社交,减少那些让你不舒服的社交,尽可能的去优化圈子,spenser在《个体崛起》中说:“关注优秀的人的朋友圈,是最好的自我成长方式之一。”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我就是看到这句话,开始着手清理我的微信朋友圈,留下对我真正有用的,能输送给我知识或者正能量的,现在的我每天打开朋友圈就能看到一堆我想看到的,这就是我想要的圈子。
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渠道。优质内容+高度黏性+高频交互,我觉得在朋友圈学习,就是目前最好的学习方式。而且这种学习方式,不带着功利的目的,潜移默化中发生——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呀。
②降低不需要的物质,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
很多东西我们并不需要,大多数人消费都是感性消费而非理性消费,有在网上付费经验的同学就会明白,不管是付费阅读也好,付费社群也罢,一般都是头几天比较热情,想着我交了钱了要好好学点干货回来。
但是一般过了一段时间,就注意力分散或没有动力了,甚至都想不起付费的这个事了。有数据统计,只有10%的付费用户,会一直坚持学习;超过一半的付费用户,付费一周后流失率巨大;甚至很多比例是,付完钱后,压根就没有学习过,归根结底,你只是在满足你的知识焦虑而已。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这个和花钱买健身年卡的道理,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所以健身房一直在卖年卡,而不用担心人满为患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都是一时的积极性冲动。
我现在就是真正需要的东西才买,可有可无,可买可不买的话,那就选择不买。提高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光是断舍离里说的那样要舍弃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更加要多读书,读好书,提高自己的认知,认知提高了,看世界的角度都不同。
③放下过去,专注于提高自己;
放下过去?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哪有那么容易的,其实,你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东西,一旦你开始放下了,就腾出来了一个新的位置,这样你才有机会接触更好的人生,遇见更好的人,感受不一样的自己,体验不一样的世界,而不是把自己局限在过去,就像井底蛙一样,不出去走走,你还以为世界就这么大。
提高认知的3种方法:
一是自己亲身经历的;
二是为了某一块儿技能去培训,讲座听课,最好是名师指路;
三是大量且高质量的阅读;
这三种方法要注意顺序,不能反了。
你的不自律正在慢慢毁掉你,优秀的人靠这些方法断掉劣习!很多人和事,适合张三李四,但不一定就适合你,所以你需要去断、去舍,去离,取悦自己,专心地做好自己。如果想保持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间"的意识,“间”可以从“空间的间=距离”“时间的间=频率”角度理解,也可以理解为空间和时间的“密度”。
就像人际关系一样,双方距离太近还是太远,接触频率太高或是太低,都会出现问题。
距离太近,会觉得烦闷;太远,则会感到孤单;接触频率太高,会给人带来麻烦;太低,则会产生被抛弃感。如果你不是太理解,我用大白话来说明,人际关系就好比两个互相取暖的刺猬,靠的太近,会扎着对方,靠得太远,又取不到暖。
当你真正的去执行实践以上的三种断舍离方法后,你的人生一定会焕然一新,你的生活必然清爽简单,它会让你放空自己,自由自在的享受不一样的新世界。
写在最后
断舍离告诉我,重要的不仅仅是要扔东西,而是要把精确、果决的思维方式运用到日常的方方面面,在“有舍→有得”的良性发展中,不断提高自我认同感。长此以往,不但生活环境变整洁了,个人精神状态也越来越积极,不会轻易陷在回忆里,遇到问题时第一反应不是逃避、拖延,而是立刻解决。这样的人生,就如同一泓活泉,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每天都能看见自己的进步,这样的人生,才是我真正想要过的人生。
王益友 | 公众号:益友读书365,每周2于22:22分更新一篇原创读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