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刘祥老师的《改变,从写作开始》之第11讲《教学反思的切入角度》,不觉对从哪些角度来写教学反思略知一二,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肤浅的理解。
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的区别
1.教学反思既可以采用教学案例分析的常见的结构形式,在先叙后议中呈现教育写作者的思考,也可以弱化具体的案例材料,只进行学理分析和观点阐释。
2.教学案例分析中的案例多来自他人的教学实践,教学反思中的案例多来自自身的教学实践。
3.教学案例分析中的案例不太关注时效性,只关注典型性;而教学反思中的案例,一定与反思者近阶段的教学实践紧密相关。
教学反思的切入角度
1.从课程实施者视角审视目标设置的合理性。
刘祥老师说:“教学反思者在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首先应该回望该课时的目标设定。既反思预设的目标是否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落实,也反思此种目标设定是否脱离了具体的学情,是否偏离了本学科的课程知识体系,是否存在着指向不明确、缺乏操作性等病症。这样的反思,是确保每一课时的教学都行走在学科课程目标总框架内的方向修正器。行文思路可分解为:回望教学目标——梳理教学过程——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归结成功的经验)——探索理想的路径四个部分。写作的重点,落在后两个部分。”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主线,课堂上所有的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这条主线展开,无论是导入环节,还是总结环节,无不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设计并开展。尤其是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要有针对性地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当一节课结束后,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简单叙述原目标与落实目标的教学过程,然后立足应有的教学理性而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或成功的经验,最后,写出反思中的感悟,探索符合课程需要与学情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
2.从旁观者视角察看教学流程的可行性;
3.从学习者视角探求知识结构的科学性;
4.从研究者视角推敲课堂活动的实效性。
无论是从旁观者的视角,还是从学习者视角、研究者视角来察看教学流程、探求知识结构、推敲课堂活动,都是从第三者的视角来反思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能力,是反思者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状态等教学元素的对话。
“用局外人的心态和视角,相对冷静客观地研究教学中的各个流程及各流程中的操作性细节,必须心中带着很多的为什么而思考,为每一种设计寻找合理的学理支撑。凡缺乏支撑的环节和细节,都需作更为审慎的剖析。做到了这些,写出来的教学反思才具有教研价值,才能够对未来的成长形成积极的推动。一般而言,可先概述我的视角下的教学构想与教学实际状态,然后转换身份,直接将我转变为旁观者,以‘去情感’‘去预设’‘去先入为主’的心态,变熟识的课堂为陌生的课堂,创设一个相对陌生的教学环境,以此探究教学流程的可行性。”
这三类型的教学反思者,他们的关注点,不在于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也不在于课堂上学生做了什么,而关注的是,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学生的收获怎么样?这样的教学活动之后,是否有实效性?
总之,我们可以通过实施者视角、旁观者视角、学习者视角和研究者视角来进行教学反思,同时选用“叙——析——悟”的结构形式,省察自身的教学行为,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或成功的经验,探索出符合课程需要与学情需要的教学方法,探索出诊疗良方。
刘祥老师手把手教我们写教学反思,读了几遍,还是一知半解,只掌握了其皮毛。大概刘老师太了解我们了,他说:“教育写作者不必为此而灰心丧气,只要坚持专业阅读,坚持专业写作,便会在不久的将来拥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