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当然不等了,都等这么久了”,可是认真感受一下,当你真的从开始等到现在,真的有这么容易放弃吗?
记得有一次在高铁站,准备坐公交回学校。时刻表是显示7点钟是最后一班,而当时的时间是将近5点半。
坐公交1元,打车大概10元左右。因为我没有什么急事,所以就选择了等公交。但是我对这趟公交不了解,不知道大概多久一趟。

1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这个很正常,我继续等。
2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没有来,我开始想要不要打车回去算了,但是一想到都等了这么久了,要是我刚走,公交就来了不是亏大了。
3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我的内心极度动摇,可还是不甘心。咬咬牙,继续等。
40分钟过去了,公交车还没来,我快崩溃了,虽然内心依旧不甘,还是选择了打车回去。
要是我一开始选择打车回去,一分钟都不需要等,但是现在不但等了40多分钟,该花的钱一分没少。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内心是非常折磨的,等的越久,越舍不得就此放弃,心想,为什么刚开始我没直接打车呢,现在等都等了这么久了,再打车,是不是太亏了。
人并不总是理性的,在做决策时总会被已经发生在过去的成本所影响,经济学上将这种已经发生且无法收回的投入,称为“沉没成本”。
景区里吃饭很贵,但因为已经进来了,不得不任人宰割,吃着这又贵又不好吃的饭菜;排队打饭排到一半,发现这条队很慢,但是已经排一半了,现在转移,前面的时间不就白白浪费了?何况已经前进了一段距离”然后选择继续在此列排队。
生活中购物的满减,优惠券也是运用这个原理。这个满减快凑满了,干脆多买一点吧,这个优惠券不用好揪心,买点东西吧。
“沉没成本”并没有告诉我们等公交等了40多分钟了,到底要不要继续等,只是说,当你从现在这个时间点考虑问题的时候,那40多分钟的成本已经沉没,不需要考虑,是否继续等只取决于你觉得公交还有多久到,值不值得继续等。就当你刚来,一切都刚刚开始。
“要敢于归零”
在错误的方向下不懂得急时止损,不敢于及时止损,这是沉没成本带给我们的危害。
当我们做决定时,从现在这个时间点考虑,考虑这到底是不是自己需要的,考虑到底值不值得,别被外界给你创造的沉没成本扰乱了双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