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此书盛行时买了读过,记得当时是备课所需,看后颇为佩服作者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司空见惯的行为,实则是非理性的行为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为什么商场打折时我们买了比我们想要的更多的东西,花了更多的钱?
为什么我们会为免费赠送的对我们毫无用处的东西花更多的时间去排队获取?
同样的苹果,放在超市卖更高的价格我们会觉得更好吃?
三种产品三种不同的价格,我们为什么会选择中间档位?
为什么当我们终于拥有一辆我们想要的车时,我们会很开心,但当知道朋友买的车比我们的更好时,这种满足感会下降?
……
所以这些行为在我们日常消费行为中每天都在上演着。但却很少深入去思考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假期培训时一些大师讲到要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出发,来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比如翟学伟老师从去日本讲课的个人经历中,深入剖析了中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情面子问题。另有学者也主张应关注社会生活中涌现出来的问题,学会将个人的困惑放在时代变迁的长河中去考察。而此书作者正是从自身所遭遇的问题介入,开始了彻底不同的人生。
他观察反思日常活动的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受什么力量驱动?理性还是非理性?这不也正是消费者行为学研究者同样面临的问题吗?在很多的消费行为面前,我们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而事实上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是非理性的。文中大量的实验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大量非理性行为的案例,也使得结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使得传统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理论也受到一定的挑战。
一切都是相对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永远不满足。我们不但喜欢拿事物与事物做比较,还喜欢把容易比较的事物集中做比较。
为什么那些限时、限价、限名额的会更吸引人?重要定律就是要让人们渴望做一件事,只需使做这件事的机会难以获得即可。
“锚定”理论同时也告诉我们,我们将自己定位在哪个层次,我们就会在哪个层次。
一些免费的东西我们看似是零成本,但是为了这个零成本,我们却付出了看不见的代价,我们失去了更多的时间成本;我们拿回来了不需要的东西,占用了我们的空间;我们为收拾整理这些不需要的东西又再次付出了时间成本。
丹•艾瑞里认为,多数交易都有有利和不利的一面,但是免费让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了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物品价值高于真正的价值。
但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会去为这些免费的零成本花费更多。所以想让顾客盈门,就拿出点东西免费吧;想增加销售,也拿出一部分商品免费吧。
为什么我们白干活很高兴,但干活赚钱反而不高兴?区别在于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的不同。前者针对的是关系社会,后者是契约社会。要想关系长久保留,就请用社会规范进行约束,这是激励员工,保持忠诚的最好办法。这两种规范不可兼得,一旦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发生碰撞,社会规范就会退出。同时,一旦被市场规范打败,那社会规范也就很难再发挥任何效力。
写到这里的时候,群里正在讨论莲姐的退群问题。原本建群的初衷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激励大家互相督促共同进步提高。尽管有一种金钱上的约束,但这也还是在社会规范的层面上(大家共抢红包,使得共同阅读也有一些乐趣)而并没有进入到市场规的层面上。阅读是为了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财富,是为了自身的提高,完全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行为。希望不要有市场规范方面的约束出现,而让这种社会规范保持读书群良好的氛围吧。
好象有点偏离主题了,也算是看此书后的一大收获吧: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生活中的非理性。
————————————————————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52-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一本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52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