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气温10°,冬天了。
今天穿了新外套,像个熊一样,意外发现厚厚的领子拉到顶,可以把整个脖子围起来,顺便遮了半个脸,实在是非常暖和。抹干净桌子,然后换了新键盘,意外的好用,而且很安静。做核酸回来的路上,在便利店买了新牌子的热拿铁,还挺好喝。有点冷,但心情愉快。
新事物有可能带来不适,也有可能带来惊喜。对于我这种胆小如鼠思想僵化固执如牛的人来说,除旧布新本身是个很难接受的事情,最好是不要发生。如果别人提出新的建议,那我通常会不假思索地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大约可以被认为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壳里的世界是最安全的,舒适区是最温暖的。
自然,这是非常不好的,但人就是这样啊,所以才说“听过无数的道理,却仍旧过不好这一生”。最近有在想克服这个问题,因为觉得它严重影响了我写小说,简直是钳制住了我打字的手。孩子偶尔看我简书,不管是小说还是碎碎念,她给的评价永远都是“一点创意都没有”,给的建议是“不要老写这种无聊的东西”,还批评我是在“抄袭生活”。前两周老师开始布置小周记,于是刘先生额外给她安排了新任务——每天写两句话。刚开始的时候她问我怎么写,我说随便写两句今天有意思的事就好了,她撇撇嘴一脸嫌弃。后来她自己写,还配插画。她总会第一时间拿给我看,即使我正在炒菜,然后一个劲地问我“是不是很有创意”。她写了小黑猫自己叼着几百块钱去商店买了鱿鱼味的猫粮,背着超大手里剑的小女孩,战胜了大鲨鱼的小鱼儿之类的。每次都一脸嘚瑟地PUA我。
认真想想,收到过几次类似“没什么新意”的评价,确实如此。写过的小说大都像课堂作文,中规中矩,情节单调,基本上就强行煽情那种,写作痕迹很重。现在回头看,像在看烂片。我在捉虫子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其他作者一些文章上的问题,语言是其次的,主要还是故事情节设计上的问题,有的开了个好头写着写着就烂尾了,有的无关紧要的人物事件太多,更多的可能还是不够精彩。归根到底是大纲没写好。反思自己,也有这样的问题,不只没写好,压根没写过大纲。
当然,也看了好文,有的作者能很自然地用文字呈现一个故事、一些场景、一些情绪,丝毫没有扭捏的感觉,那我就觉得挺不错的。
上午好友发来信息,说孩子考试总是漏题,我们交流了一下关于孩子的教育。给她分享了一些刘先生对孩子的引导,比如每天两句话,三页书,五个单词,坚持这种简单的积累,不需要关注学习成果,要有奖励。同样的,其实我也做了一些类似的任务表,就是很简单的一些东西,最大的问题是能不能坚持打卡。回家的时候跟刘先生说了“一年级的孩子考试就该100分”这种荒谬的观点,他的看法是大多数人都会盯着结果看,但关键的问题是路径。这里不啰嗦。反正后来就扯到了小说上。
其实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大相径庭,比如刘先生从不看小说电视,我也从来不关心十米以外的事情。总归是要互相迁就的。好在只要我愿意说点什么,他总会乐意讨论一番,反正对他而言说话是件很简单的事情,世界万物都是相通的,万变不离其宗,能掰。他还有那种天生的讲师特质,尤其擅长举例子,所以但凡我听不懂的,我就会要求他举个例子。
于是他举了个例子。小说就像建筑物,或者说像一套房子,首先它的整体框架要好,户型得漂亮。语言就好比装修,好的户型简单装修就很出彩。框架设计不好的户型,再优美的辞藻,再豪华的装修也弥补不了它的缺陷。当然原话是长篇大论的,毕竟是刘先生嘛,反正大概就这么个意思吧。结论是我除了要坚持每日打卡那些个小任务,还要刻意练习一下小说大纲。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说起来就没完没了,吃饭的时候又说到《夏日重现》,这是个成功的例子,里面没有一个多余角色,没有一个无关紧要的情节,所有的一切都在全力推进故事的发展,所以它非常好看。
今天说了很多话,真累。照例点下题吧。物件要除旧布新,思想观念更要除旧布新,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发展。所以,12月一起来反思和总结吧。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