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13-2思想
赫赫楚国──因为开放,所以富强(下)
农业创新(农业)
这支祝融后人离开家乡河南,避居到荆山和睢(读「虽」)山地带,光听听地名就知道地形有多险恶了。他们披荆斩棘几个世纪,跟大自然和猛兽拼斗,跟少数民族九黎三苗来往,终于跨出湖北西部,进入精华区江汉平原(湖北中南部)。
他们用全力拥抱农业,向少数民族学习水利技术,跟先人的商文化融会,想出种种因地制宜的办法。
种植技术创新(火耕水耨)
楚人超越了原始的「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发明「火耕水耨(读「闹」,种植)」,在整理田地时用水火取代镰刀。
(1)火耕
草灰是理想的肥料,砍掉多可惜啊,楚人先放火烧掉荒地或农田里的杂草,为水田注入肥力,再引水播种水稻。
(2)水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稻苗冒出头的同时,杂草也长大了。这时放火会连累无辜的稻苗,只能用「水淹法」来对付杂草。稻苗不怕水,但杂草会被灌水沤腐,制造出一批理想的肥料。
楚人真聪明啊,火耕水耨法从汉唐沿用到今天。
楚种植采火耕,水耨法,沿用至今
农具创新(火耕水耨)
春秋各国还在用石犁跟大地角力呢,华中已经普遍采用铜犁或铁犁了。拥有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工具,轻易开垦出大片田地,并且能精耕细作,把土地利用率提高几倍。
农田水利工程创新(灌溉)
(1)井灌(沟洫式灌溉系统)
田间水道的沟水、井水在河流密集的两湖地区,地下水位相当高,从地面往下开挖几公尺,就能见到地下水。楚人努力地凿井,水井总数量超过各国,井灌技术不是普通的发达。
《庄子》记载子贡去楚国做生意,见识到「袺槔」(读「节高」、汲水器)系统。回程遇到一位苦干实干的老农夫,抱着水瓮浇田。子贡热心地介绍袺槔技术,打水工作从此不再吃力了,老农夫脱离这卖命的生涯,得到一个满足的晚年。
知难行易,袺槔技术应用起来挺简单的。在井上搭起支架立柱,配备一套结实的杠杆和辘轳(读「路炉」),中央设置一个支点,末端吊挂一个「秤铊」(沉甸甸的东西),前端挂水桶。把水桶放进井里打满水,再利用「秤铊」轻轻松松地拉出来。
袺槔是运用杠杆原理的打水机具。楚人这项发明在汉代普及到整个神州,成为基本农业机具。中国人个性务实,跟阿基米得同时掌握杠杆原理,就默默地应用在生活里,从来没有提出「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之类的宣告。
「阿基米得宣告」很夸张,只提出「找到支点」一个前提,遗漏了另外几项前提:离开地球在太空里生存的能力、太空里的立足点、超人的神力.....,因此是强词夺理、不合逻辑的。阿基米得离开地球就会失去生命,死人没办法举起任何东西。
楚人又发明了井灌的背景环境--「沟系灌溉系统」。在田地中央挖凿一口蓄水井,用沟洫(泥土或石头堆砌的水道)把田地切割成若干个方形。沟洫平时输送井水来灌溉,并且为和记积存一些雨水和沟水,在雨季排水防涝。
沟洫切割田地成方形,平时输送井水,又可调整水量。
(2)陂灌(渠式、流域式灌溉系统):河水
除了井灌之外,也在这几个地区开凿渠道引进河水:
﹡淮河南侧(南河南和北安徽,在楚国东北位置)
这里水灾干旱交替出现,成为水利工程计划里的头号目标。孙叔敖首先挖凿了大规模「渠系灌溉系统」期思陂来撷取河水,包括引水渠道(人造河)、陂塘(人造湖)和堤防(堰坝)。实验成功之后,沿着淮河修建了一连串的水利工程。
﹡云梦(两湖,在楚国西部)
云梦是湖泊纵横的沼泽地区,像梦一样无边无际,包括南湖北的「江汉平原」和北湖南的「洞庭湖平原」。
在孙叔敖之后,楚人继续在云梦泽围垦(围湖造田),挖凿了一大票渠道;又围起人造湖(陂塘),搭盖堤防来制造田地。「梦」沼泽消失了,幻化成无数的陂塘、堤防和人造农田。
﹡吴越,长江下游(江苏,在楚国东南)
楚人一代代接力,终于在西部(两湖地区)接通汉水和云梦,在东北(河南、安徽)接通淮河和长江,形成南北两个庞大的灌溉网络体系。
不仅这样,水乡泽国吴越的水利灌溉事业也有改进空间。令尹春申君在长江下游(楚国东南)兴修了「申浦运渠」和「无锡湖陂」,灌溉江阴和「无锡到常州」的一大片沃野。
后人世世代代感谢孙叔敖-- 创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把水旱灾驯服成一个祝福,让耕地面积扩充。楚人富裕起来了,政府也征收到高额的田赋,能充分供给军需。(「水旱之所不害」,「官民有蓄」,「军用饶给」,「为田赋之本」。)
孙叔敖的大型农田水利工程驯服水旱灾,楚人富裕起来五谷堆积如山(经济、生活)
楚地跨越整个长江流域,只能用「辽阔」来形容!农具和水利工程睥睨各国,农副产品种类繁多,五谷丰登,出现一个农业大国,「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
楚地俨然成为美食之乡,光是肉类菜肴就有几十道,牵涉十几种烹饪法(烧、炸、炖、煨那些)。每种烹饪法包含十几道程序,讲究原料、调味、刀工和火候,创始了「五味调和」观念。
高尚的食鼎,承放着刚出炉的肉食;蔬菜则铺陈在让人垂涎的漆器里,务必在色香味各方面取胜!各国贵族热爱珍品,因此竞相追逐楚国漆器。
贵族喝酒太挑剔了,夏天想喝点凉的,而且味道不能干涩。没问题,酒滓用挫糟手续过滤掉了,滋味甘美;至于酒温则分成三种:
(1)冰酒(冰镇酒、冻饮):
在严冬把冰块储存在「窖井」(水井形状的地窖)里,进入夏天用广口的青铜「冰鉴」(冰块壶)装运。只要取出一些冰块摆在酒壶外面,就能倒出「冻饮」(冰镇酒)。
酒壶外面堆砌冰块,滑溜溜的真棘手啊。干脆做成「冰酒器」一套两件,内层是狭长的酒壶,外围是宽阔的「冰鉴」(冰块壶)。
郢都纪南城出土了一堆冰窖遗址,某个遗址麇集着18口窖井,要多少冰块就有多少,喝得既凉快又痛快!
楚人的冰酒器,外围是冰鉴放冰块,内层是酒壶;冬天冰块换热水,成为温酒
(2)凉酒(酎清凉):
病人不能喝冰镇酒,那就把「冰鉴」里的冰块换成冷水,喝点「酎清凉」(凉凉的酒)吧。
(3)温酒:
冰鉴冰温两用,实际上应该叫「冰或温鉴」,在冬天填装热水,拒收冰块、凉水。
支持百万大军(军事)
兵多将广,马匹辎重数以万计,需要惊人的粮食供应。对楚国而言,这只是小事一件罢了,因为「五谷六仞」(五谷堆积如山)、「粟支十年」(粮食库存能支撑十年)、「无饥之患」(完全不担心饥荒)。
苏秦对楚威王报告:「楚国是天下的强国,……疆域五千里,步兵百万,战车千辆,骑兵万匹,粮食储备够用十年,这些构成雄霸中原的资本。」
「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
被自己摧毁
在另一边,张仪用类似的数量值汇来形容秦国:
「步兵一百多万,战车千辆、骑兵万匹,粮食库存堆积如山。」(「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粟如丘山。」)
「天下第一强国,不是秦就是楚,不是楚就是秦。」(「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
秦楚两强在战国时期对峙,军事和粮食实力相当。但楚国已经奔跑了几世纪,在国力颠峰上感到满足,从此停下脚步,不再努力或创新,对秦军「消极抵抗」,最后偏安到江东(江苏)那个角落去了。
这时苏秦的预言实现了-- 楚国即使自我放弃、一步步败退,还能利用庞大的粮食库存,继续抵抗十几年。
没有人能打败赫赫楚国,它被自己的不开放和不创新摧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