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号颁奖季的到来,预示着一大批高分高口碑获奖热门电影出现在你的年度必看名单里。
这其中就包括刚刚拿下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第76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电影、最佳男配角、最佳编剧三项大奖的《绿皮书》。
观看地址:绿皮书 http://www.vip25.cn/?m=vod-detail-id-40042.html
好消息是,《绿皮书》于3月1号正式在内地院线上映。小伙伴们有福了
很开心再一次看《绿皮书》,这应该是我心里近几年极少的可以打满分的片子。
怎么说呢,是那种一切都很好的好。
故事架构,讲故事的方式,演员的表演,配乐,真实故事本身都非常棒。
在我认可的标尺里面有几部电影冒出来,《为黛西小姐开车》《触不可及》《闻香识女人》,甚至《阿甘正传》等。
最开始我从电影杂志上知道这部电影,对这种反映上世纪美国黑人白人间种族隔阂的故事。
坦率的说因为题材距离遥远不是特别感兴趣,直到豆瓣的超高分、进入颁奖季,让我不得不另眼相看。
虽然通常引起我第一观赏兴趣的电影类型是悬疑、犯罪、科幻、奇幻,但我发现最终能打动我,给出五分高分的通常是这种剧情电影而不是有令人赞叹不已特效的3D电影。
触及灵魂的故事、自然流畅的叙事以及真挚感人的表演。
这部电影的题材,狭义点说是种族歧视,放开来看,是关于不同人群的隔阂。
所涵盖的冲突双方非常丰富,并且冲突双方的对抗能力势均力敌,这让影片非常精彩,并且因此可以胜过很多同类可比影片。
后悔看得晚了,无论是情节还是影响力都远超《波西米亚狂想曲》的。
听名字这似乎是一部枯燥无味的文艺片。
怀旧复古,公路电影,政治正确。从内容上可以预料的情节,让这场旅程不新鲜、麻烦不新鲜,连温情也不新鲜。
初看时我甚至自问,这真的不是一部为了在各大颁奖礼上凑数而拍的例行公事般的每年一部的“月光男孩”吗?
然而当半个小时后,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踏上这场不得不共同进退的旅程,开始相识相知相互了解的时候,我觉得我似乎是找到了打开它的正确方式。
豆瓣评分8.9,这应该是历届奥斯卡获奖影片评分最高的一次。
经典公路片的光彩
这部电影是一部典型的公路片,这一点非常重要。正是因为公路片的拍摄方式,让这部电影行云流水,熠熠闪光。
两人一车的公路影片为冲突双方架构了一个无法逃出的场景,必须长时间相处才能走下去。
想走下去必须解决问题,解决了问题必然加深理解,加深理解必然使两个人上升,这样的经典公式非常适合此类电影的题材。
另外,公路类型片的好处在于,它像一个试金石,从北向南从平和走向险恶,既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也让两个角色在越来越险恶中走的越来越近,让影片流畅自然。
《绿皮书》改编自真人真事,讲述了意裔美国人保镖托尼,他被聘用为世界上优秀的爵士钢琴家唐开车。钢琴家将从纽约开始举办巡回演奏,俩人之间一段跨越种族、阶级的友谊的故事。
初看感觉和《触不可及》还是蛮像的哈。
在《触不可及》等故事的构架里,白人是贵族与精英的形象,黑人则处于穷苦落魄的社会边缘。而《绿皮书》的主角形象则被倒置。它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想探讨的主题是严肃的,可故事并不沉重。
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写道:
“有些属于过去的小细节,现在却突耸如山峰。
而我自己生命里整层整层的过去却消逝无迹。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事件,发生于不同的地方,来源于不同的时期,都互相接触交错,突然结晶成某种纪念物。”
Don和Tony,一个孤独,一个喧嚣,就像黑塞小说中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两个全然不同世界就这样发生了碰撞:一个禁欲式的孤绝天才遇到一个世俗的享乐主义者。
一个在人群里注重理性和道德的宁静,一个则是现代社会里的伊壁鸠鲁主义信徒,追求放纵、热烈与感性的愉悦。
故事发生在美国60年代,黑人民权运动初露端倪方兴未艾,肯尼迪当选总统,美国即将陷入越战,猫王退伍,黑人音乐开始在白人世界流行。
当时的美国,正处在一个时代的终结和一个时代的开端的分水岭上,为之后的种种分裂和统一埋下伏笔。
对年代感的还原是影片的一抹亮色,不论服饰还是音乐都让人有一种看老片的感觉。
Don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知名钢琴家,文明严谨一丝不苟洁身自好。
而Tony则刚好相反,生活在社会底层,粗糙粗暴,不拘小节随心所欲。
他们两人如果在正常的生活中可能永远不会见面,因为一位生活在杂乱轰吵的街区、酒吧等场所,一位则是居住在豪华音乐厅的楼上,生活中也有贴心的中仆伺候着。
在两人开始同行前的画面并不多但却深深感受到来自社会不同阶级的生活,而在两人后续慢慢的接触中则是更加展现出不同阶级环境下自身文化差异。
两人之所以相遇则是因为前者是黑人后者是白人,他们需要在上世纪60年代背景下的美国,共同前往当时依旧存在严重种族歧视的美国南部进行巡回演出。
影片中风光无限的黑人音乐家Don虽然备受众人尊敬但也因为曾经的“黑人时代”受到了严重的种族歧视。
但真实因为这样处在两个极端点中间的角色也更加深刻、更加清晰的诠释了曾经那段“黑人历史”。
虽然整部电影的话题比较沉重但是影片却用了相对较为娱乐、欢快的手法讲述了黑人面对的种族歧视以及历史中的阶级问题。
两位男主渐渐产生的情谊也耐人寻味,Tony对妻子的思念也尽显温情。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精湛颠覆的表演
这里谈到的精湛,主要是针对维果·莫特森
他在我心中最经典的形象是指环王里酷酷的国王,还有后来暴力史里面的硬汉,总之都是人狠话不多的形象。
而这一次极大的颠覆了他之前的形象,人狠是够狠,但是话真是多啊。
不仅话多,而且意大利语说得溜啊!
看电影时我在想,原来这家伙是意大利裔的,藏得够深的。回来一查才知道他老爸是丹麦人,而他就生在纽约,地道的美国人,会说西班牙语和丹麦语,还真被他唬住了。
主要不光意大利语说得溜,那个身形,说话时的手势,吃东西的样子,确实够意大利的。
皮相够了还不行,维果为角色塑造加入了很多体现性格的细节。不拘小节,大大咧咧,简单直接,情绪化,讲义气,让人物很可爱并且充满说服力。
同时也为Don这个角色的突出形成很好的对比。
维果的表演是影帝级的,值得一座小金人。
马赫沙拉·阿里从《纸牌屋》被广大中国观众认识。
从《纸牌屋》的政府说客;到《真探》第三季的机智警探;再到《绿皮书》的优雅钢琴家,阿里所塑造的角色可谓各个经典。
在马赫沙拉·阿里和《绿皮书》的光环下,其他竞争者都稍微逊色一筹。
他周身散发着自制、自信、果断、彬彬有礼的气质,2017年在《月光男孩》中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
在两人刚刚开启这次旅程是二人也是相互排斥但又各有所需,Tony需要钱,Don则需要司机,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各取所需也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段充满喜感的争执。
Don不断的在指责Tony的行为,并要求他不要乱扔垃圾、不要说脏话、不要偷东西、不要出手打人等等,可谓是一路指责不断。
而Tony虽然心中不忿但却因为金钱的约束不得不听从于他,但也时而重摔车门、时而小声嘀咕、时而愤怒离去。
不过虽然二人一路的争执不断,可Don却在每一件事情上让Tony获得诸多涵养和内涵洗礼。
他也因为Don的一次次教训变得更加理智、更加沉稳,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文化差异。
身为黑人却受精良教育,发奋练习钢琴终成大师,即使在被歧视被侮辱的各种处境下,
没有因为沮丧、失望、灰心而采取普通黑人的做法大骂白人,没有“同流合污”,仍然彬彬有礼,坚持有素养有品格的维护个人尊严。
他最气愤的表现就是拂袖而去,绝不会大骂对方,绝不会把自己的品行降格到对方的低素质水平上。
剧中他有句话发人深省,我们之所以要做有修养、优雅的绅士,不是因为上级要求我们,不是全国文明办要来检查,不是装模作样给别人看,而是——这是对的,这样更好。
就是简单的几句话,润物细无声的感染着我,随着故事情节也感化了Tony,他在最后一场表演前,在钱和Don的尊严之间做选择时,他选择了Don的尊严,拒绝了钱,实现了人格的升华。
这一天两个人一起喝着酒唠着嗑。
Tony:我觉得你不应该死守着古典乐,大家很喜欢你的音乐,你可以做更多别的。要知道,什么贝多芬肖邦的音乐任何人都能弹奏,但是你的音乐,你所做的事,只有你能做到。
Don被深深的感动了,然后说:谢谢你Tony...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弹奏肖邦,像我弹的这么好。
旅途中还有很多关键大事,比如Don搞基被抓,Tony机智解围。比如Tony怒打警察,Don一个电话直呼司法部长。比如两人车内的争吵,和Don雨中的声嘶力竭。
又或者是一些小事,比如对那些鄙夷Don的人竖中指。比如在Don的调教下,Tony终于可以写好一封浪漫温情的家书。
但,故事的重点是,这是两个人互相救赎的故事。
一场旅程后,Tony不在是那个把拜访家中的黑人用过的杯子转手扔掉,听在一个屋檐下的兄弟称呼黑人为黑鬼也丝毫没觉得不妥的种族歧视者。
而是这个在圣诞夜里听到兄弟再次用黑鬼这样的称呼却引来他极度不满的,拥有同理心和黑人朋友的白人。
Don也不在是那个时刻担心自己不够黑也不够白甚至不够男人的,唯恐自己拒绝有钱人的演出就会被视为与其他黑鬼无异的钢琴家。
而是这个获得了自我认同并欣然接受,也更愿意结交白人做朋友的黑人。
起初Tony认为自己的世界比Don的更「黑」,两人为此发生过争执。
Tony所说的「黑」其实是指社会阶级层面,越底层者越「黑」。
底层的现实相差无几,他就混迹在其中,住在街上,每天为谋生计拼命赚钱,像绝大多数黑人一样。而在他眼中,Don坐在王位,满世界给富人演奏,是最受上流社会尊重的那类人。
但Don告诉Tony,富人付钱让他演奏,是因为这让他们感觉自己有文化。一旦从舞台上走下来,对他们来说他只是一个普通的黑鬼。
他不被自己的同胞所接受,他说:「如果我既不够白,也不够黑,也不够男人,那告诉我,我是谁?」Tony愣在原处。悲悯早就深植在人类的精神之中。雨淅淅沥沥,两个生命就这样彼此获得了谅解。
当Don走进Tony的家,对Tony的妻子满含感激的说“谢谢你把丈夫分享给我”的时候,我甚至感到了一丝羞愧,关于对Don和Tony关系的任何一点儿多想,都是对这份友情的侮辱。
你负责施展才华,我负责护你周全。耽美小说当然不会这么写。
因为这里需要的是一份纯粹的友情,跨越种族,也跨越取向。这里需要的是一次社会的进步,因为“只靠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勇气去改变人心”,改变世界。
打开UC浏览器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那本绿皮书不是黑人的生存指南,相反,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黑人的歧视。但,让白人把黑人当做自己的朋友,才是这部全世界黑人都需要的“绿皮书”。
因为决定我们成为某一类人的,往往不是皮囊,而是皮囊下的世界,由我们见过、爱过的一切组成。
这个世界的有趣,并不在于用你熟悉的眼界去打量一切,而在于放下那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唯有如此,所见所闻才不会仅仅只是在加深偏见。
Tony原本的世界是粗粝的,不修边幅也不循规蹈矩。可是他内心并不偏狭,他接纳了Don的建议,努力改正自己的语调,变音,用词。
并学着用Don那种更加文学化的腔调来写信。
Tony曾问Don的助手,为什么Don要选择往南巡演,助手告诉他:「因为天才并不够,唯有勇气,才能改变人心。」
那一刻,Tony的认知受到巨大的冲击,所谓尊严地活着,就在于饱含信念地去行动。
总而言之,影片情节安排合理,戏剧冲突到位,两位主演的表演克制而又精准。让人看到魅力是不分种族的,而是源于教养和美好的灵魂。
《绿皮书》的获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