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是发小,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A是我的知己好友,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小时候,我和A无话不谈,天文地理,历史人文。当然,大部分时候,是A说,我听。长大了,A帮我找工作,陪我面试,促进我上进,当我被别人欺负了,A不仅会和我同仇敌忾,还会帮我报仇雪恨。可谓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A如斯强大,帮我做了太多事情。终究我们都长大了,A罗敷有夫,使君有妇。A离开我后,我过的并不好。为什么呢?就如白百何在陈羽凡出事后发的微博,“成长的阵痛都必须经历吧,生活又怎么会让一个人永远做天真的孩子呢?该遇到的委屈、苦难、困境一个都不会少”,A离开了我的生活,我果然是频频出错,委屈,苦难,困境都随之而来。生活不会因为我不谙世事,就不是生活,一个选择不甚,会产生一系列的恶果,生活就是这么赤裸裸,血淋淋。
虽然,我的青春不再,可是生活总归要继续的,从这么多委屈、苦难、困境中,我却是习得了很多教训。我知道A已经离开我了,我再没有依靠,那就鼓足乘风破浪的勇气,独自前行吧。
B是我多年的好友,少时因相同的爱好而玩在一起,认识也近廿年,真是时光荏苒。这其中,我们有志同道合,也有过相处不快。可是,在我心里,B是我的好朋友,我不会依赖B,可是我也会和B无话不谈,毫无保留。我们的话题虽然少了天文地理,历史人文,还有更多的是生活。某日,与人聊起我的好友B,回想起这些年,总是我帮助B的多,在我困难时寻求B的帮助时,B却并不怎么待见我。我曾一度下定决心不联系B,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又想知道B过得怎么样,于是,我又找了B,过往的不快,早已忘却了。我不知道我与B之后会更紧密,还是会分道扬镳。而我于B更多的却是一种利用关系。
我讨厌这种不纯粹,可是生活不本是如此吗,只有利益才能让人们紧密的联系起来。企图与他人建立关系,不就是能提供什么价值与他吗?育儿专家都说对待子女要有“无条件的爱”,很多父母即便对自己的小孩都达不到这种“无条件的爱”,那又何必对朋友要求这么高呢。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有吃饭聊天的友人,更有互生好感却没能深交的几面或一面之缘,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提出弱关系能有可能向好友提供一些他们原本难以获取的信息。
多年以后,我早已再不是那个认为人生只需要一个知己好友的小孩了。《少有人走的路》斯科特派克说,“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学习,不断成长,让自己肩负更多的责任”。当一个人能承担更多的责任时,表示他能提供更多的价值时,那时,蝴蝶自会来。
人光溜溜的来,也会光溜溜的走,这一路上,我们会遇到很多人。有人帮助我们,也有人会伤害我们。我们不曾想故意辜负过谁,也许无意间却是辜负了。不管是亲人,朋友,同事,聚散有时,路漫漫,我们都是在孤身走我路。
路漫漫,孤身走我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