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年人的自律:学会和独孤共处

成年人的自律:学会和独孤共处

作者: 亦文 | 来源:发表于2022-04-29 17:21 被阅读0次

    网友说:“两个人不一定幸福,一个人也不是荒芜。”

    成年人,学会和孤独共处,才是幸福的开始。

    在日本作家诸富祥彦的作品《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中,作者分享了自己面对独孤的光景,说那从心底用力过的光景,总能氤氲出生活细碎的幸福。

    在书中,作者把人生会遇到的孤独分成了三种。

    一是:没有伴侣、没有知己,因缺少必要的联结而感受到的孤独。这是受生活逼迫而生的非选择性孤独。

    二是:一个人生活,可以享受自己的时间,这是选择性孤独。

    三是:远离尘世喧嚣,一个人在寂寞中直面自己内心“存在的孤独”,这是希求自由和解放而陷入的选择性孤独。

    不管是哪一种孤独,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遭遇。仿佛在当下的时代中,孤独,伴随着我们,形影不离。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只有学会和孤独相处,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

    有人说,孤独是消极的,也有人说孤独是积极的。

    美国小说家曾说:“孤独能激发人类的潜能。”

    歌德也说过:“回归孤独,在其中会生长出你的世界。”

    对于笔者来说,孤独是一种自省的时间。如果没有独处的时候,那么会少了很多和自己行为以及思想对话的时刻。一个人缺少自省,就不能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行为,容易做出一些不合乎情理的事情来。

    独处的意义,还在于可以和自己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结,可以守护好自己的内心。

    丹麦的思想家索伦说过:“人是精神,精神是自我。”

    自我便是自己与自身发生的关系。

    自我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联结是自我之间的一种互动。真正的自我是在观察和探索自己意识的行进中建立的。

    关于如何拥有“深度自我”作者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认为具备四个条件,才是向“深度自我”发展的迹象。

    1、停止和他人比较。

    2、充分拥有一个人的世界

    3、和自己的内在建立联结

    4、找到某种可以让人达到忘我状态的事情

    有人总觉得人生就是为自己而活的。其实当你多有的关注点都在自己身上时,很难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囿于一隅,人的眼界和感情都会变窄,最终把自己亏在一个人的得失上。

    人真正的自由是内心的自由。

    内心的自由,需要我们去接纳。网上有一句话说:‘最好的状态,是允许一切发生。’

    心理学家荣格说:“如果不对层次加以察觉,那层次高的人就可能对层次低的人施加粗暴的行为。因此,越是层次高的人,越应该对自己所处的层次有察觉。”

    古时候,有皇帝对大臣说,那些没有饭吃的贫民,为什么不吃肉糜。

    在皇帝的眼里,谁家还没有二斤肉糜呢。这就是层次认知的问题。当你陷在自我的环境里,就会以为全世界都和自己是一样的。自然会对不同的群体产生一种错觉,让人贻笑大方。

    作者分享有关精神层次的自由,标准是看一个人代是否有忠于心动的自由。作者说,独处的人都是对心动的感觉非常敏感的人。反之,对自己的心动不敏感的人,是无法享受孤独的,在精神层面也不自由。

    独处,是一种状态。当你可非常和谐的同自己相处,那么一定在和自己内心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某种愉悦。因为只有这样,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能显得平静而幸福。

    笔者有一位朋友,经常一个人读书、吃饭、看电影。

    即便是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她都会选择走不同的路程。这样可以看到某条路的清晨,也可以看到某条路的夕阳。她知道在五月里,哪里的石榴花开的绯红,也知道在哪条路上可以摘到三月新鲜的野菜。

    内心的自由,指的是人可以按照自己内心自由的活着。你喜欢花,就看遍四季的繁花,你喜欢水,就踏遍周围的湖泊。你喜欢铁路,也就可以坐在铁路边一整天。

    不被物质裹挟,对世界有自己的认知。这便是内心的自由。

    《独处,安顿一个人的时光》,是作者的一本哲理散文。作者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分享自己对独孤的定义和认知。

    不管如何,我们在人生的某一阶段都会和孤独遭遇。早一点认识孤独的本质,有助于我们直面孤独的空间和时间,这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年人的自律:学会和独孤共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isy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