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即时空距离和心的距离,随着数字化的推进,科技的日益发达,人类由相对隔绝的状态变成了一个相互连密不可分得整体。手机的出现,为人与人的拉近,添了一种通讯渠道,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扰。
快节奏的生活,人的流动性极大!什么事都要面谈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而手机利用其快捷,高效的特征为交往提供了方便。
结识一个朋友并不代表这个人一定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甚至知己 。朋友到好朋友到知己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接触,交流和沟通,在认识的基础上,有交流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升华,情感距离才得以拉近。这是好的一方面。
有句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手机是把“双刃剑”,你若不能正确的使用,也会带来不必要的烦恼。
一天上午我和张主任一起巡视各个班级,顺道悄悄推开了大一班的门,看见孩子们收拾完玩具,坐在椅子上等待小黄老师组织下一个活动,小黄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坐着,只见她提醒了孩子几句常规之后,就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机,低头看了几眼,偶尔抬起头和孩子们聊两句,又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手机上,滑动手机界面 浏览起页面来。有眼尖的孩子,发现了我们后并和我们打招呼,孩子的招呼声吓得小黄老师迅速将手机塞进了口袋,开始组织活动。当天中午,到了孩子们午睡的时间,张主任又走进了大一班午睡的寝室,同学们都已经睡到小床上,这天,恰巧也轮到小黄老师组织午睡,只见她正低着头,用手机打字在发消息,张主任控制住了不满,没有说话,只是故意走到她身旁的小床边,帮助一个小女孩盖好被子,她看见后不好意思的收起了手机。为此,放学后她被请到了主任的办公室,当主任问她的原因时,她略显有些慌张,吞吞吐吐的说是因为手机的问题。随即解释道:上午听到口袋里的手机有信息显示音,自己没有控制住,就拿出来看看,中午有家长在微信上沟通孩子问题,就忙着回复家长,主任继续追问:你觉得在带班的时候去浏览手机内容合适吗?带班的规章制度你不知道吗?另一方面,万一孩子出现了安全伤害事故,具体的规章制度你不清楚吗?万一孩子出现了安全伤害事故,具体的责任又应该由谁来承担?她很无奈的说,“带班时是不应该看手机,当到信息提示音后,我以为有重要的事情就习惯性的去看了,这是我的不对,但是组织午睡时,家长有事联系我,不能不回复”。
主任说,她相信小黄老师所说的一切,也请她思考两个问题,带班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到班级管理是否符合教师道德标准与岗位职责?有没有监护起教育的责任和保护责任?二是带班时手机应该放在哪里,才能对你的带班工作不造成干扰?什么时候回复家长的消息比较合适?小黄老师,主任一连串的反问,小黄一脸的茫然…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 ,手机的出现本身没有错,关键在于使用的人。如何让手机发挥它的价值,才是我们在岗人最该考虑的。
距离产生美,不光指人与人,还有人与物之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