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末我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带家里的狗狗小美去宜昌东站片区规划馆对面的草地跑步,这里环境优美,草地面积大且没有人,边牧喜欢运动,在这里可以放开她让她尽情奔跑。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宜昌东站片区紧邻宜昌火车东站,以前是伍家岗区伍家乡共强、共谊、前坪三个村的所在地,在新区建设拉开序幕后,伍家乡16个村绝大多数村被划为新区建设的范围,从2013年开始,由我所在宜昌城投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开始新区范围内的征地拆迁,特别是共谊村,以前是宜昌市的菜篮子基地,为了城市建设的需要,农民让出自己养家糊口的菜地,成为“失地农民”。六年过去了,现在的东站片区占地3000亩,片区规划的城市道路基本建成,还配套建设了宜昌规划馆、博物馆,众创中心等公共场馆,求雨台公园、求索广场、柏林河湿地公园等三大公园,儿童游乐园一座,同时也开发了一部分房地产,每每走在其间,除了看见过境的车辆和高耸的一部分楼房外,总看不见人。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作为新区建设者一员的我,每来一次东站片区,就会拷问自己一次,东站片区还差什么呢?我们城建控股集团投入大量资金为何不继续完成片区开发的任务直至取得收益呢?它好像一幅作品,开篇布局都做了,架构也搭起来了,就放在那里了,作品只进行了一半,没有完成,还没有卖出好价钱就停止不前了。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这件事情不知道市委市政府领导是怎么看的?我有几点思考:
1、城市建设,区域开发之前是需要做好城市设计,一定要充分论证,做好城市定位和区域策划,并经过很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完成建设任务。
记得几年前去湖南株洲城发集团考察学习,有一个片区开发的成功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株洲市委市政府交给城发集团一项任务,开发高铁片区同时把株洲最好的重点高中搬迁到一片新区,同时将新区土地匹配给城发集团,接受任务后的城发集团分析了这片区域的现状,把这片区域定位为教育新区,除了建设重点高中,还给所在区域的区政府做工作,布局了初中和小学,有引进了株洲最具人气的幼儿园,这样从学前教育到高中,一个完整的教育链条就建立。不限于此,又将全国最具知名度的与南车配套的职业教育引进来,建立了全国性的职业教育基地,区域开发离不开房地产,城发集团选择性的拿地做了房地产,目的是引领房地产市场开发,投入大量资金经过八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片区域热闹非凡,不仅有人气,房价涨了,地价涨了,城发集团从第八年起每年有八个亿的投资回报,在我们考察学习期间,美的集团刚拿了一块地,每亩地价超过320万。城发集团尝到区域开发的甜头,又转战湘江边做“湘江风情带”,区域开发定位为休闲康养产业为主导。我常常拿宜昌东站片区跟株洲高铁片区作比较,都是因为建交通枢纽而进行的片区开发,为什么株洲有了成功的经验而我们停滞不前呢?原因之一是在建设之初,没有充分的城市策划与设计,城市定位不明确,只是被动的在接受任务,没有利用这次片区开发的机遇思考城投公司收益与盈利的模式。原因之二就是没有引进与区域相适应的产业作为区域开发的支撑,功能定位不明确,障碍了东站片区进一步的发展。以我之见,这里紧邻火车东站,距离三峡机场不远,应该发展对交通依赖较强的产业,比如会展经济和企业研发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等,以产业聚集人气。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2、新区建设战略目标一旦确定,就需要几届领导一心一意,心无旁骛的带领城市建设者持续奋斗,直至完成建设任务,不能半途而废。
去年我们到浙江大学学习浙江城市生态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是当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工作时提出的“八大战略”,几届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在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八年后成效逐渐显现,到现在成为全国各地纷纷学习的“中国经验”。联系到宜昌新区建设,战略目标是前任书记确定的,但换届后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放缓,许多建设项目停滞或者取消,东站片区以前设想的项目不能得到继续落实,一放就是三年,不知道何时才能启动?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3、宜昌城市建设与发展在“城市更新”及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中亟待补充新鲜血液,增强新动能。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宜昌是一个以化工产业为主导的中小城市,近年来,因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的需要,市委市政府对传统的化工产业进行了“关停并转”,但旧动能丧失之后,究竟发展什么新型产业?城市向什么方向实现更新呢?值得城市的领导者深入思考。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在我国,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腾笼换鸟等词汇,都与“城市更新”有关。城市空间的改造,会间接影响产业更替,但城市空间更新,并不必然带来产业的成功,有的城市,即便有富丽堂皇的公共建筑、宽阔的马路和恢弘的广场,也难以培育出科学匹配的产业。有的资源型城市,制作了数十个产业规划,也难以寻求到可替代的产业。其实,除了硬件建设,更为关键的是规划策略的选择。
近期我读了一本关于中等城市发展的书,其中一篇以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城为例,看看一个城市如何实现产业更新。
曼彻斯特城是新罕布什尔州的最大城市、新英格兰地区第十大城市,也是新英格兰北部最大城市,该地区包含缅因、新罕布什尔和福蒙特三州。
19世纪,曼彻斯特曾是美国工业革命中心之一。到20世纪,沿河的工厂区已经成为城市主要风景,并且形成了单一的企业所有制下最大产业群。从这一点来看,曼彻斯特的城市规划经验有重大意义,也是北美一个特殊案例——这是一种大规模、长期的城市规划协调模式。
随着20世纪30年代阿莫斯齐格公司的破产,工厂区和沿河地带也随之被废弃。此后,进步的政治和商业领袖开始关注被长期忽视的沿河地带和工厂群,并将其视作打造曼彻斯特新景象——“后工业城市”的关键。这些地带大范围闲置,基础设施不足。很多人认为更新这个区域将成为振兴曼彻斯特的“催化剂”。
相关规划主张沿河进行城市再造,包括改造那些老旧的,已经丧失经济功能的工业建筑。不过,这却面临着三个重要挑战:
一是该地带的建筑和基建转型如何才能适应后工业时代经济用途。例如,住房、酒店、办公室和零售用地、新技术研发等。
二是如何改造梅里马克河——这是曾经为该地工厂提供生产动力的历史性基础设施。梅里马克河将被改造为一个开放的便利空间,促进曼彻斯特的重振,包括沿河通往新发展地带的河道。
三是如何改变城市的区域角色。考虑到曼彻斯特大多数地区投资缩减,流入该城市的移民数量减少,而且大多生活贫困,但由于高科技产业向新罕布什尔州南部扩展,该地区的都市群能从中受益,于是,政府瞄准这个机会重建曼彻斯特经济。其中的一个主要规划,就是重新构建曼彻斯特城市中心与工厂群区及沿河地带的历史关联。
现在,曼彻斯特的产业已经多样化,不再过度依赖制造业——有200多家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高科技产业、通信、金融服务、卫生医疗和制造业是该城支柱产业。近70%的制造业是耐用品生产,特别是金属产品、电子产品、机械和塑料。此外,曼彻斯特也是新英格兰北部的商业和金融中心,以及数个重要产业群的基地,包括半导体、电子、航空航天、国防、纺织、通信、工业机械和金融服务等。
从衰败到再度振兴,曼彻斯特有哪些独特优势吸引投资者和移民呢?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城市资产”的再度利用。“城市资产”并非原有的“经营城市”理念,城市的建筑、道路、桥梁、水利设施、下水道、垃圾处理场等都可以看作是城市的资产,可通过对资产的管理、维护和运营,推动城市系统良性运作。曼彻斯特存在大量既有厂房,这些厂房为曼彻斯特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对厂房的更新和管理,为城市发展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需要强调的是,曼彻斯特还有许多其他吸引力:比如,优越的商业环境。坐落于免税的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给创业者和企业家提供了成功的机遇。该城市承诺确保商业良好发展,并照顾好当地企业家。又如,梅里马克河成为城市风景。梅里马克河一直是曼彻斯特经济不可或缺的元素,该河横穿市中心,曾经是当地居民赖以生存的来源。现在已经是该城的“名片”,为河岸两边的办公室提供靓丽风景,当地居民也能沿河垂钓。此外,源远流长的街坊社区文化、较高的生活质量,也都很重要。
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管理者更多关注城市增量扩张,只有增量才能为地方带来财政收入。但在经济及城市转型时期,过度扩张的城市往往又会成为城市发展的负担(如大量的空置楼、房地产债务等)。在“城市更新”时代,城市资产价值提升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应当成为城市管理者关注的重点。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城市发展也步入新常态。通过“城市更新”,将实现投资方、政府与社区人群的互利共赢,这对旧城核心区发展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不必再依赖大拆大建就能恢复中心城区活力。宜昌正处于城市更新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如何为城市增添新鲜血液,增强新动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城市更新与发展,让城市在吐故纳新中实现“重生”,是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和努力奋斗的目标,作为新区建设者一份子的我,真诚希望东站片区能够走在宜昌城市更新和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前列,找准城市定位,发展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尽早向世人呈现完美作品的那一天!
宜昌东站片区开发留给我对城市建设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