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6日 星期六 天气:晴
讲条件不如划底线听书笔记:
底线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础和根本,是社会对人的行为最起码得规范。
乐乐案例:
一、随意奖惩,模糊孩子的是非观
孩子缺乏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家长却没有利用这个机会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公共道德观念。反而因为他的不妥行为。让他拥有了很跟家长索要的权利。
二、随意满足,模糊孩子的边界感
孩子通过试探了解到不同人面对同样的行为会有不同的反应。他会根据这种预估采取不同的行动。
三、随意承诺,破坏孩子的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本身有兴趣而产生的动机,不需要外力作用的推动。内部动机较强的人,在一件事情上会具有更强的主动性。获得更多的愉悦感。
当交换或者奖励被滥用时,孩子就会丧失做事的积极性和愉悦感。
建议:
如果只想立刻让孩子听话就用讲条件糊弄过去,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是非观.责任感和规则感的建立。与其跟孩子谈条件,不如尽早帮助孩子明辨是非,建立自己的行为底线。
一、给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
家长要帮助孩子明确行为底线,制定明确具体的规则。邀请孩子一起制定少而清晰,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则。家长要严格执行,让孩子清楚地知道哪些事不能做。不是所有问题都能通过提条件解决,需要对自己越线的行为负责。
二、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
建立三个底线:做人、做事和学习。
做人要真诚待人、诚实守信、友善合作和自信自强;
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率、认真负责;
学习方面要做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和总结反思。
三、为孩子守好必须得底线
家长帮助孩子建立底线,学会坚持底线。在生活中将底线作为孩子的基本要求。帮孩子强化底线的意识,养成遵守底线的习惯。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反思:
和孩子一起制定3-5条家庭成员的行为规则。全家人要一起实施。比如:
1.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课外书
2.坚持早起晨诵
3.整理书包、书桌
4.扔生活垃圾
5.出门戴口罩,进门勤洗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