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史:回想自己真正的阅读开始于初中,从一本《平凡的世界》开始,当时被孙少平和田晓霞的爱情感动的稀里哗啦,又对孙少平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坚持阅读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心生敬畏。
高中因受自己语文老师和身边一群同学的影响,开始认识一些作家和作品,三毛的所有作品伴随了我整个高中。读她的作品令我哭令我笑,我羡慕三毛的洒脱和总是对生活充满激情,她的作品打开了我对撒哈拉的认知。同时三毛与荷西的感情又令我心之向往,也许老天也羡慕了他俩的爱情,这段感情随着荷西的去世被画上了句号,三毛也在荷西去世十年后自杀。一个对生命充满热爱,用自己的作品给成千上万的人带来爱和希望的传奇女人却采用了一种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也是我无法理解的。
在高中时期也认识了一名哲学家周国平,读了他的一本书,名字早已忘却但书中的一些语言却给当时自卑内向敏感的我带来了一丝慰藉。
高中我的语文老师喜欢在班上给我们讲红楼梦,读古诗词。他经常穿着灰白色的中式服,给人一种古代文人的错觉。临近毕业前他给我们说过一句话:大学里最值钱的地方就在图书馆,你的学费实际就是买了一座图书馆,愿你们能让你们的大学上的有价值。也就是这句话让我在大学过的充实而快乐。
2009年我考入郑州师范大学,因为2008年汶川地震,死伤无数,看新闻得知很多人得了创伤后应激障碍,我国的心理咨询人才紧缺。所以大学里我选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当时的我年幼无知,并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只是对当时灾情想贡献一份力的冲动让我选择了这门专业。
进入大学开始真正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学习完心理学史,才知道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起源于哲学,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以及理论的不断完善而逐渐发展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大一一年我开始读哲学书籍不管读不读的懂就是广泛地阅读,黑格尔,尼彩,康德,叔本华……读完哲学读文学,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飘》《简爱》《傲慢与偏见》《复活》……等等。为了加深自己的理解和印象,也做了两大本的摘抄还写了一些读后感。因为大一时的自己渴望了解生命和幸福是什么,而老师说哲学是一门探讨生命的学科,所以就读的哲学书籍多一点儿。希望自己能找到生命的真谛活出精彩的人生。
大二开始读老师推荐的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书,如: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现在回想一下印象最深的一本书就是《自卑与超越》了,书中说到因为自身的某一方面感到不如人,有自卑感所以会不断地去训练自己这一方面,以求达到熟练甚至完美。这是很多人的心理,但是适当的自卑感会让人产生变好的动力,但过度的自卑感会让人退缩。大二的我因为觉得自己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就刻意地报一些比赛如校内的朗诵比赛,赛课大赛,甚至每周末找兼职做促销想锻炼自己的勇气,所以对这本书深有体会,但进入社会的我不再刻意的去挑战自己的短板。
大三上半年去登封顶岗实习,开始近距离地接触一线教学,带着满腔的热情步入教育岗位,进入岗位的我觉得学生处处都可爱,跟孩子们处成了朋友,实习的半年让我发现自己缺乏一些教育智慧,所以大三下半年我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考小学教师。除了课堂时间我开始大量读教育著作跟大家学教育智慧,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李镇西的《爱的教育》,雷夫的《56号教室的奇迹》……大学读的多读的浅现在回想起来都已慢慢淡忘,但是对于素质教育仍然充满憧憬。
大学毕业如愿考入教师编制,被分到了一个小山村执教语文,因为校长对我们年轻教师的教育方式没有过多干预所以在乡村的几年工作是现在最向往,最幸福的几年,一上岗就听说了我们县请来一名教育专家朱永新老师来讲阅读教学讲座,校长让我去参加培训,这也是第一次听到朱永新老师的名字,一听他提倡的阅读教学瞬间就产生了兴趣,讲座不知何原因不了了之,但是我先买了朱永新老师的两本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一本是《致教师》,一本是《我的阅读观》,我被朱老师的教育观念激励着。很快我在我们班里成立了一个图书馆,我捐赠了几十本书,并让34名学生一人捐赠一本,凑了一百多本书,借阅开始。孩子们也是如饥似渴地阅读。每周五我会开一节读书会,让孩子们把一周里读到的好文章和感悟进行分享。每周的作文课我也尝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写并跟大家分享我写的文章。当时师生共读共写感觉真的好幸福。
上班第二年我结婚了,怀孕期间我开始读一些育儿的书籍,《育儿百科》,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也开始理解真正的教育就是爱和陪伴。因为精力有限所以在自己的教学生涯里再也没有出现毕业前两年那样的全身心投入。
刚生老大时,家里多了一名新成员,每个家人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孩子身上,老公因为孩子的吃喝问题总是与家人矛盾重重,我开始感觉到自己对生活的无力,每天的生活匆匆忙忙,我活的很机械,我内心渴望改变现状。于是就想重新学习心理学,我报了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把孩子哄睡就开始学习课程,刷真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渐渐感觉到了自己的力量。并顺利拿到了中级心理咨询师证。
内心尝尝感觉对自我缺乏一定的认识,偶尔会情绪失控,所以有孩子的这几年读的基本就是认识自我和家庭教育方面的的书,如: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武志红的《为何家会伤人》《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成长,长成自己》、《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样子》、《这样做父母就对了》《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陪孩子终身成长》《读懂孩子的心》……上面这些书籍都是在微信读书里看的电子书,阅读的时间都是在等孩子睡着或者是没睡醒的时候读的,有一些笔记也有一些感悟都留在了微信读书里和简书里。
随着两个孩子的长大,我也渐渐有了独处的时间,我的重心逐渐转移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开始思考自己该如何去管理自己的班级,去实现素质教育。2019年我开始跟着我们教体局组织的心理学培训学习焦点理论,学习中焦点老师也推荐了一些书,所以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共读了《心理营养》,《家庭中的正面管教》,《儿童技能教养法》……。我尝试把焦点理论慢慢应用到教学中,运用的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关注正向。想不到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因为学习的内容大部分都是针对心理咨询的,在教学中的实践全是靠自己摸索领悟,所以随着焦点学习的结束,焦点理论也随之淡忘。后来又买了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一套书在家研读,在这套书里说的最多的一句号就是:温和而坚定。而面对俩孩儿的任性,胡搅蛮缠,我却总是做不到温和而坚定。我知道我最应该学习的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加入新网师的原因:有家庭的这五六年里,对育儿有很多迷茫,对自我认识也有很多不足。想冲破这层迷茫,越是迷茫越是想从书籍里找寻答案,但总觉得自己在止步不前,尤其是从去年调入县城的窗口学校,每天琐碎的工作让我总是步履匆匆,来不及思考,很多教育理念和观点也在慢慢的舍弃仅为了提高效率采用最直接粗暴的方式教育管理学生,而少了很多的教育耐心和热情。看到新网师的培养目标,那也是我想到达的目的地。这几年的迷茫使我有一种强烈的渴望:突破我现在的职业瓶颈,改变我现在的生活和心理状态。期待通过教育专家们的指导和引领,突破自己的瓶颈,找到自己前进的方向,想获得新教育理念运用实践到教学工作中的方法,想与一群“尺码相同”的人同行,这样前进的道路才不孤单。加入新官师最根本的动机就是想过上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入学后的打算:首先是把所有的课程先学习一遍,做好笔记,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直接在钉钉群里问老师或自己的同伴,该学的课程都要学完。理论学完后也要积极地去实践,在实践中做好记录,方便回顾反思。我看了一下课程内容很多都是关于班级管理的正好也是我作为班主任欠缺的地方,我也会积极努力地在班级里进行实践,比如教育写作,每月一事,家校共育,缔造完美教室……希望通过学习获得一些具体的操作指导。
我深知:学习贵在坚持!如今的我暑假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可以充电,但开学后的我能否一如既往地做到才是最重要的,我需要自我督促也需要我们一群同行者的督促。愿老师能通过我的申请,让我能与一群相同尺码的人相遇,相知,相互促进。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