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写了在信息收集、信息加工阶段容易出现的认知偏差,今天分享一下,信息输出阶段的认知偏差。
信息输出阶段指的是你收集来了信息,也理解加工过了,现在要出决策了,在这个阶段,人最容易犯的、也是最经得起检验的偏差就是“过度自信”。
我举两个例子,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第一个,假定你是一位刚刚创业的私营企业主,你和其他50个同样刚创业的人坐在一起。在现场,我说,“觉得自己的企业能活过5年的请举手”,我相信现场80%以上的人都会举手。
第二个,前段时间热播剧《都挺好》中,有个情节,苏明成拿了积蓄、卖车、借款,凑齐了30万,投资到工厂的建设中,觉得自己一点能够赚钱。
现在给你揭晓答案。
第一个,浙江大学一项统计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5年,能活过5年的概率不会超过1/3,也就是说,有超过2/3的初创企业会在5年内消亡。
第二个,苏明成投资失败,赔了个底儿掉。
因此,人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超过了实际水平。这就是过度自信。
人为什么会过度自信?原因有很多,例如自信的人在职场上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又例如一个人从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家庭中,往往会滋生过度自信。其中心理学家揭示,人的过度自信与信息积累有关。就像电视剧中的苏明成,他在这个行业从业多年,信息积累多了,能力相应就涨了,这时他的自信心也在同步增加;后来又在领导的各种“承诺”中,又进一步增加了自信,信息、能力、自信,此时是同步增长的。
但是,关键的来了,信息没有上限,能力却是有的。你不断增加各种信息积累,但是你的能力却是会封顶的。就是经济学中常见的,边际效益到达平均利润最大值之后是呈现递减趋势的一样。最终,你的自信程度会超过自己的实际水平。这就是人为什么一定会过度自信的原因。
所以我们看到,在金融投资市场上,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交易,为什么?因为投资者都是过度自信的,买方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价格低估了;卖方也只相信自己的判断,认为价格高估了,那会怎么样?那就成交呗。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过度自信能放大市场的成交量、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所以,过度自信对于市场来说是有益处的。但是往往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都会过分自信自己能够获得超额收益,往往忽视风险,苏明成最后把家都输没了,这就是生动的案例。
那么如何避免过度自信呢?
举个例子,我家楼下的小餐馆,基本都是开张6-9个月,就关门重新开一家,我想,后一位接盘的商户一定会过分自信,认为前一户因经营不善离开了,自己肯定没问题,可是从来没想过,自己的经营很有可能与他一样。
所以,老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站在第三方的立场来看,评判会准确得多。或者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或者尝试置身事外。
从第三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做出决策,例如在职场上,遇到问题时,想一下我的直属老板,他关心的是什么,做事情的动机是什么等等。。。
很多事情,知易行难,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尝试,不断总结吧~
我觉得,我应该比50%的男士都要帅吧^_^~~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