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总是滞后的,除非它匹配了你的经验。
就像你读一本书时看到的某个观点、了解到的某种惊世骇俗的言论,那时你也许会觉得难以理解,甚至可能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它偏离你的经验太多,多到让你感到荒唐和滑稽。
但在很多年以后,当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时,你会突然想起某个人、某句话,直到那一刻才真正理解了对方为什么会那样说。
这可能是一种语言学意义上的孤独,或者说,它就是一种情感孤独——因为经验不可分享,难以分享。正因如此,人与人之间总在物理上交汇,却在情感和经验上错位。
今天上午进行延时服务培训,课程是趣味机器人,当培训老师给我们讲课程的作用、意义的时候,完全听不到心里去。于是与挨近的数学老师讨论起班里近段时间的学生状况,这个话题我们俩很有共鸣,培训老师在上面讲,我们俩在下面说,忽然觉得自己像极了有时候自己课堂上的学生。对老师所讲不感兴趣,或者自己的认知与此并不匹配,于是便成了两种不能相融的液体,就如水与油希望,始终浮于表面,水是水,油是油。彼此认知无法兼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