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宗教与文学,能帮助我们横渡万丈迷津
《宗教与文学》
作者:周群
解读:爱萍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太阳刚落山,牧民们正准备安营扎寨休息的时候,忽然被耀眼的光芒所笼罩。他们满怀期盼,恭候着来自上苍的旨意。这时神说话了:“你们要沿路多检一些鹅卵石,把他们放在马鞑子里。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他们以为神能够带来无尽的财富,但是,却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毫无意义的事。但是,神的旨意还是要听的,因此,人们有些闷闷不乐,各自检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马鞑子里。
第二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检拾更多的鹅卵石。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许多眼前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被我们轻易丢弃了,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迭。
像这样富有哲理的故事在宗教典籍里还有很多,它们都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智慧的结晶。
那么宗教和文学是什么关系,它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接下来让我们打开《宗教与文学》这本书,来看看它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周群是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的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他曾经多次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他的作品有《刘基评传》和《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以及《孔子》等多部著作。
《宗教与文学》这本书,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佛教等世界主要宗教为考察对象,结合宗教与文学的具体演进过程,综合分析了宗教与文学之间的互动与异同。
01宗教与诗歌
人的一生不可避免要承受有太多的苦难和不如意。因此宗教的产生成为必然,人们想象用宗教来拯救苦难。
正如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上讲的那样,人类通过想象虚构的故事,支撑起了人类的发展进程的基础。
宗教是关于人类精神和信仰上的虚拟概念,它让虚拟的架构有了超人类的合法性。有了宗教之后,规则制定者就能说法律并不只是人类自己的设计和想象,而是来自一种绝对神圣的最高权柄。这样一来,至少某些基本的法则便不容动摇,从而确保了社会稳定。
而通过文字将想像变成人类合作的方式。比如,诗歌的来源就是宗教,古代希腊的诗歌最初是在庙堂用来歌颂上帝的。
我国夏商时代就有了完整的歌谣,如《楚辞》中的《九歌》,就当是夏代流传下来的歌谣。这些诗歌颂咏祖先,歌舞娱神,都是用于祭祀的。
巫史文化的昌盛,同时也促进了散文的发展。其中《商书》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流传最广的诗经与宗庙也是分不开的,楚辞和萨满教也有着千丝万缕关系。
从周代到清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到了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诗歌就不再为宗教服务,
诗歌与宗教的关系在五四运动才彻底断开。
02.宗教与小说
在古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就是教会文学。
教会文学在中世纪占有重要地位,拿今天的话讲属于正统文学,它的作用主要是宣传基督教义,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主阶级和教会势力的统治。教会文学的体裁主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和祷告文。
在14世纪末,出现了一种宗教剧。主要用寓言故事来宣传教义和道德劝诫,后来演变成了一种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表现形式。
比如,《神曲》讲述的就是但丁在人生中途误入黑暗的丛林,遭遇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他在走投无路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灵魂出现了,带领他穿过层层迷雾地,经历千难万险并与他心心念念的女神贝雅特丽齐相遇,最终见到了上帝。
《神曲》中的“上帝”代表着基督教爱与信仰的同时,也代表着人间的爱与正义,在上帝的权威背后隐藏着世俗和人性。“维吉尔”和“贝雅特丽齐”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和爱的推崇和向往。
可以看出,欧洲中古文学受宗教的影响比较深刻,一些先进的人文思想、对封建统治和教会势力的反抗也在文学作品中得以显现。
而我国,到了周代时期,人们的观念开始产生变化,周代文学在和风格上体现出了一种和谐、典雅的特质,如《春秋》《左传》等历史文献中的书法等。
到了战国时期,文学风格就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家都热衷于著书立说,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教养不同,所处的具体环境不同,政治观点不同,文学观念也不尽相同,因此文章便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风貌。
03.宗教与戏剧
宗教的智慧以文学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的心灵,宗教是涉及人的灵魂的东西。莎士比亚的戏剧就是吸收了宗教古希腊神话的精髓。
比如,古希腊神话中匹刺摩斯和提斯柏殉情故事,莎翁的《仲夏夜之梦》中,情节就是匹刺摩斯故事的翻版。
与皮剌摩斯的故事一样,郝米娅、拉山德为了反对父亲的包办婚姻,选择私奔,故事地点都是在树林里,由于变故两个人发生误会,并引发一系列的曲折。这种误会产生某种悲剧因素,这迷幻般的森林和奥布朗的魔法适时地阻止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故事的原型加强了剧本中冲突和矛盾的效果,也暗示了误会将导致悲剧产生,在他们进入森林入睡后,读者会自然地产生预感,预测剧情的走向,有一种阅读期待。
在第五幕里莎士比亚专门安排一群雅典的手艺人聚集在一起表演“匹剌摩斯与雪斯佩殉情”的故事。整个剧虚实映衬,亦真亦幻。
在莎士比亚喜剧中我们仿佛看到古代的人物披上现代的服装、说着现代的语言走上了剧坛。
在古希腊神话中,最耀眼的女神就是雅典娜。莎士比亚在喜剧中对她的赞颂最多,《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是一个美丽可人,聪慧的女子。她假扮法官去帮助情人解决朋友的难题。她活泼开朗又有趣。莎翁喜剧女性的代表,就像那些神圣高贵的女神一样灿烂。
写在最后: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的宗教文化已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哲学、宗教、文学是思想的表现,是人类不断进化和发展的框架和源泉,人类作为人所具备的精神,所需要的能量和进化都来源于此。
宗教与文学在其产生时,即存在着一体共生、托体同根的关系,宗教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题材,并为文学增添了别样的审美风格,而文学又以审美的形态为宗教的弘扬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体系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蓝图,了解宗教与文学,能帮助我们横渡万丈迷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