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语文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因为有了学情预估,课堂上适当调整节奏,方法,提升兴趣。
共读分享《给教师的建议》,更多引发教育思考。对于我以往的观念也是一次冲击,就像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大背景一样,数学的很多练习和在生活中领悟数学的实用性也是数学学习的大背景。
制作完成学生学习量化评价表。
周二
晨诵《南歌子》,重点是写作背景,任何人都是在处境中才有有所思有所想。苏轼到终南山。
语文课,用《草船借箭》开启小组合作,老师示例,学生自主批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分享想法。全班交流探讨。就是在这样的品读中学生发现了名著中的塑造人物的值得玩味之处,有时候会让学生把自己代入人物,比如曹操听到江上动静,派出军士放箭,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以此来理解曹操虽然谨慎,但是性格多疑,这才导致上当。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中临时生发出更多值得探讨之处,对人物的看法不再是标签式,格式化的,而是从文字中品读玩味出来的。印象较深:豪豪提到诸葛亮既然已经借箭成功,为何不赶紧返回,还要如此高调对曹操“炫耀”一番?有此引发了一番关于诸葛亮此时心理活动的探讨,更深入到人物背后的性格特点。不愧是高智商男人间的角逐,实在令人惊叹!于是,当我说过几天就给教室买《三国演义》时,全场一片哗然。当然了,我也深思,课堂中也有孩子是沉默的,问题出在哪里,依然值得我反思。
论坛节目再次排练,交待细节。
小教研共读《文言文教学教什么》,在课例研究中继续深入理解关于文言文的“一体四面”“前景化陌生化语言”。如何更好地设计教学,也在思索这个话题如何分享的框架如何搭建。
周三
没有晨诵,巡视晨诵,听了李曼的课,需要听,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反思,如何有效。
大教研探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十四讲》。其中最敏感的话题是个人成长的“高原期”,以后的日子,除了刻意练习,还是刻意练习。
周四
晨诵《南歌子》,结合自己的某些经历分析苏轼在终南山为何会有归隐之心。并把这些想法分享给了孩子们,他们听得很认真,我想这应该就是比较浅层的以己证诗。
语文课第一单元测试。
批阅诗评。大部分都是围绕诗意再展开,对于苏轼本身的分析也是浅尝辄止,结合自身就是寥寥无几了,总是反思是课堂的问题。也开始疑惑,诗评究竟应该写些什么。
周五
经过一周多的排练,语文组的论坛于今天遇见庆典时刻,我知道,它距离完美还有很长的路,但是这一路每个人身在其中的人都遇见了一段独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那么,一切就是最好的安排!
忙碌了一周,周五下午欣赏孩子们周一就已经准备好了的“口语交际活动”——“走近他们的童年生活”,前期的准备活动:采访家人亲戚、和小组讨论交流(线上线下)、自己制作PPT、个别孩子克服紧张。各具特色的讲述,祝福孩子们!每一次历练,都是对自我最好的塑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