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九江影像志
陈新代 | 浔阳街巷——南司路的前世今生

陈新代 | 浔阳街巷——南司路的前世今生

作者: 冯晓晖 | 来源:发表于2023-03-06 15:10 被阅读0次

    说明:“浔阳文史”系列发布老一辈九江文史专家们的文章,为的是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得以更广泛传播。除修订个别标点,适当添加分段和图片外,编者不对文章做更多修改。为尊重原作者,文章首发于“浔阳叙话”公众号,再由编者的公众号“冯晓晖”转发。

    本篇选自2020年出版的浔阳文史参考资料丛书《浔阳轶闻》。

    陈新代(作者像)

    南司路和北司路一样,是九江市区的一条老路,不少人都知道它。但是它在历史上却因北迁东移,变化不定,致使多数人并不清楚它的原面目和来历,甚至一些地名志上,对它的说法也不准确。

    如 1987 年版《九江市地名志》上,在“南司路”条目下载:“庐峰路原名南司路,1981 年人口普查时移南司之名于此路。‘南司’一词源于唐,为宰相官署名。唐以中书、门下、尚书二省共议朝政,属宰相职务,二省都在大内南面,所以叫南衙,亦称南司。”2008 年出版的《九江老地名》一书,书中只载北司路而无南司路,其北司路的解释也类似于此说法。近来的地名普查,普查表上南司路的地名来历亦照录此说。

    但是,南司路既不是庐峰路的前身,它的来历解释也过于牵强附会,九江一个地名,怎么和北京的官署及唐朝扯上了关系呢?细一搜索,这是网络上的名词解释。实际上九江的南司(或北司)都和历史上军队驻扎地有关。原来的大校场(现和中广场)西北有军队的营地,从这里出来的一条路,老百姓就叫做南师,“师”的一个意思就是军队。

    原文配图

    这里有幅清末的《九江府城之图》反映了这种情况,清末地图是用现代方法测绘的,图上标有“南师”的地段,从后来庾亮南路末端的“营垣”(军队营房院墙)出来直到小南门,如今这是南湖路的西段。因谐音也被人称为“南司”,它就是最早的南司路。

    清以前和民国早期,九江城区的道路都没有称“路”的,多称街、巷、坊等,例如现在妇幼保健院旁的甘棠南路称仓巷,塔岭南路称塔岭巷,大中路称大街。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九江市区统一命名道路和编制门牌号码,才命名了许多现在仍在使用的带“路”字的路名,“南师”就正式变成了“南司路”。路段也发生了变化,变为向北迁到现在的行署大院直通和中广场的一条路。

    原文配图

    民国时期 1947 年的地图反映了这情况。图上看到,这时期南司路成为基本上与庐峰路和塔岭南路平行的中间一条道路。在这里也可看出,南司路和庐峰路是同时存在,而非 1987 年地名志上所载“庐峰路原名南司路”。这种状况直到解放初期仍是如此,一幅 1950 年 7 月的地图其内容和上图完全相同。为什么这条南司路后来却销声匿迹了呢?原来,解放初期,九江地区最高行政机关专员公署设在了南司路的北端(即现在浔阳东路的市府大院),划地建房筑围墙,将南司路截断。与其相邻的市一医院后来在北面也建了宿舍房,这条南司路也就名存实亡了。

    到了 1981 年人口普查地名整顿,将老市委东面靠城墙脚的一条原无名的路重新定名为南司路。它东北起浔阳东路九棉二厂的对面,西南连接南湖路,长 700 米,两边大都是老百姓自盖的房子,有房舍 70 余栋。因傍老城墙,许多地方是坡地。1987 年甘棠街道办事处一幅地名图标出了这个时期南司路的状况。

    原文配图

    2002 年前后城区兴起开发热,南司路再度发生了变化,这条路两旁的房屋大多简陋,被选中开发。拆房挖坡,填坑平地,两二年之后建起了翠湖明居小区。南司路大部分已经消失,剩下靠浔阳路东门口的几栋房子形成了一条死胡同,这就是仅存的南司路残段。

    如需揭示已消失的民国时南司路的原来面目,可下载一幅该区域的卫星地图,图上可以明显的看出,在庐峰路和塔岭南路之间,有一条路的痕迹。同样,在一幅同区域的 1976 年详细地图上,也可看到这条痕迹。把它们和 1947 年和 1950 年的地图摆在一起,二条路完全可以重合,证明中间这条路就是民国时的南司路。把它们拿到实地去对照分析,进行署大院后,发现右边这条路就是原南司路的北段。往南走下去,路正面被一排房子挡住,这是详细地图上那四个小黑点,路被第二个小黑点挡住,挡路的小黑点是大院编号中区 24 栋小楼。小楼两层,红砖洋瓦,玻窗木框,已显残旧,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小楼后面不远就是和一医院相隔的围墙。当年这些建筑阻断了南司路。

    原文配图

    绕到一医院去,卫星图上中间这条痕迹路紧挨一座大房子通过,该房是原美国教士裴敬思创办的生命活水医院住院部,现在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房子东南角一块碑石上刻有“生命活水医院民国十七年”等字样。再往南,是一医院通往和中广场的后门。这条路变化不大,基本上就是原南司路的南端出口。通过对照了解,我们知道原来的生命活水医院面积没有现在这样大,其院址东面只到南司路旁的住院部为止,现在的五病室(高干病房)等建筑均为后扩展而成。

    借助地图上保留下来的信息,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探索南司路的本来面目,使我们能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这条命运多变的道路,今后又会发生什么,却不是我们所能预知的。

    原文配图

    读后记:陈老师所藏旧地图甚多,本篇对南司路的沿革考证精当。九江原有大校场和小校场,一在府城西南,一在东北,各有军队驻扎,故留下了南司和北司的称谓。

    清末地图上标有南师,是否因读音而由“师”转为“司”?“司”之字义中,也就有军事,譬如掌控军队的“司马”,号令军队的“司令”,拱卫城池也被称为“司卫”。故而用南司、北司或许也是对?毕竟老地图标错的比比皆是,在此提出,供陈老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陈新代 | 浔阳街巷——南司路的前世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um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