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她是在同一所学校,不同的是他在中学部,已婚,中年,在教学上已经小有成就,在学部已算是教学骨干,正处于精力充沛而各方面得力的最佳年龄;而她在小学部,未婚,年处芳华如山花绽放,窈窕清秀,无时无刻不如醇香的清酒或是热烈的百合淡雅地飘香。
正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在两个不同的学部,他默默无闻,低调扎实地读书作文,每天上课改作业,如沉潜在水底自由自在与世无争的鱼儿,这是他儒雅自由独立的性情,由于喜欢读书写作,所以,生活中的他言谈举止,只要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从他身上感受到如沐清风的感觉,似春暖花,在他身边始终氤氲着一种开柔美清香的气息。这是他从多年沉浸于哲学、小说、散文、诗歌等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中,被深邃独立芬芳的异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思想底蕴的浸润和濡染而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见过他的人,都说他是一个儒雅博学的学者形象,可以说,他的形象就是典型的“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标榜,在加上多年中外文学艺术思想的陶冶,铸就了他内心的浪漫情怀,同时又不乏幽默机智的性情,加上他那1米75的身板,真不愧是玉树临风。
正如人生何处不相逢,在偌大的校园,他和她其实几乎没有交集。然而,无巧不成书,生活的深层次逻辑就是在无数的偶然构成的必然。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教室食堂吃饭,正和同事聊着教学方面的问题。一袭淡紫长连衣裙飘然从身边流过,高挑的身材,约1米68,苗条的身型似乎有点单薄,这就是如羽毛般轻盈飘过无声无息的原因。这偶然的相遇如惊鸿一瞥,她给他的感觉宛若洛神再现,让他想到曹植在《洛神赋》的描写:“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这种飘忽灵异的娟秀与不可言喻之美,让他顿时凝眸呆呆地想了好一阵,就如回味着那刚戛然而止的美妙古典音乐一般意犹未尽。也许,她并没有想象的那种美,也许,正如“情人眼里出西施”,然而,在此时此刻的他的眼中和心里,她就是他的洛神、似西施、如海伦,每个人内心的精神之美,都是独有的,而她的美只有他能欣赏能读到,是瞬间又是永恒的,只属于他一个人的。
不巧的是,她打好饭坐的座位刚好与他隔开两排,面向着他,可以说几乎是直线。这给了他再次凝神注视、认真端详、感受品位心中洛神之美的一个绝佳机会。他装着边吃饭边凝视着她,有时候由于过于出神,似乎忘记了吃饭,因为他常常是单独一个人,这时候,身边的同事已经吃完离开了,所以,他一个人的心思,是无人知道的,独自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中,一不留神,她向正前方看过了,一时间,让他措手不及,来不及转移视线,这个时候,她开始发现,有人在注视着自己,脸上开始泛起淡淡红晕,心底不知是欣喜还是害羞,亦或是疑惑:他在看什么呢,难道我脸上或身上有什么?顿时有点手足无措,这点小惊慌从表情和身体略微察觉到。一会儿,故意和身边的同时聊起来,由于距离,他听不清他们说的是什么。等到她低下眉头,颔首低眉故作吃饭装,他又开始看过去,这时,只见她微微一笑,如微波掠水泛起层层涟漪,又似春风拂柳,柔弱清秀淡雅俊秀,真恨自己学识浅薄,或者是丰富汉语中的词穷,对她的一颦一笑那微妙难言之美的描绘,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这次巧遇和发现后,他在校园所到之处,无时无刻不在地毯式搜索着她。然而,很多时候,又回到了巧遇之前,她如美人鱼般再次潜入水底,很难遇到。于是他想,也许,在相同的饭点,应该在教室食堂可以遇到,就这样,每次同样的饭点,他在食堂又再次见到她,每次他都是坐在几乎相同的位置上,而她也几乎是在差不多的时间点来,所选的位置也几乎在以前的区域,这一点不知是巧合还是两人不约而同或是不期而遇。总而言之,就这样,在每天的教师食堂,他们如校园这片深海的两条鱼儿,自由自在却又不约而同地过着他们的如往常一般的生活。
有时候早餐是在学生食堂,这个时候偶尔也能遇到她,其中一次,他按平时一样,随便选了一个靠后的座位,之所以这样,因为在他心里,她是一个相对内敛个性的女孩,羞涩的表情,少言的个性,还有就是常常一个人,这些好像都和自己是一样的。因此,在他看来,她和自己一样,都是一个低调不张扬的人,个性基本相似,所以,这样的人,选座位都喜欢靠后。坐下来不久,她从后面打好早餐如期而至,看她开始本来是准备往靠近倒数第二、三排吃的,至于为什么,在他的心目中,当她从他的座位经过时,似乎从他的背影已经感受到了是他,所以,固然保持距离,所以找了特别靠后的座位。但是,刚坐下准备吃的时候,我前面两排的座位上一个背向着我的女老师叫了一声她,她回头看了一眼,说了一句什么话,就拿着东西端着碗和这个女老师做到一起来了,由于刚好是女同事的对面,和他正面对面,这时候,她刚坐下来,就已经发现不远的地方的他,而他也正用充满爱恋却含有幽怨的眼神注视着她,而她故作淡定,开始默默地吃着早餐,即便同事和她聊天,她也是偶尔呼应一声,连带着含羞的笑意,在他看来,似乎是在和他打招呼,心底一阵暖流泻过,芬芳温馨。
从此,她在他心里,如影随行,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白天黑夜,忙时闲处,都以美的使者之靓丽身影牵引着他。在时间的静默流逝中,两人始终保持着距离,但是在生活之间,却有有时时处处有如一种心流相互交流着,这种交流是无声的,也许只有他的默默相守与默认,也许只有他的一厢情愿,也许是他被自己的精神之恋所牵引,也许是他的文学之爱浪漫之情在现实中的一种幻化,种种的精神之身影在生活中的偶尔显现。然而,有一种心中的感觉是越来越清晰,那就是他变得更加的安静,仿佛说受她身上的那种如秋日静美的气质的感染;有一种孤寂随着日子的深入愈发的沉静,那就是没有她在的地方与时光中,他更加沉静地读着写着,好像她的美她的宁静在岁月里督促着他。或许,这本就是人的本然,也是他与她之间的本源。正如《人生之体验》中说:“过去无量世,未有与我处同一境遇之我;未来无量世,亦未必有与我处同一境遇之我。我之一生,无一非绝对孤独寂寞之一生,以皆唯一无二者也。人之身非我之身,人之心非我之心,差若毫厘,谬以千里。人皆有其特殊之身心,是人无不绝对孤独寂寞也。”有时候,他分不清自己的寂寞与孤独是与生俱来的还是遇见她后随之而来的,或是两者皆有,但有一点非常清楚,那就是这种孤寂沁入心底,似有深如骨髓,有时候能清晰听到万籁中孤独在唱歌。
有很多此,他想直接消灭自己和她之间的现实距离,但是,又一种恐惧在时刻提醒他,那就是她可能从此消失在他的生活中,她身上温婉的气质与如花静静绽放的美丽心灵也从此消失在他的眼前。这是他永远不想的,因为,她不仅仅是她,她的美已经不仅仅属于她,随着相遇默认和心灵契合在时间之流里的静养,她的一切已经进入他的心灵深处,融入他的精神,化为他灵魂给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数次,他又这样的一种冲动,但是,心动之后并不敢付诸行动。
曾经有一次,在食堂,静静凝视着她的他,有时她抬头间不经意间投来微微一笑 ,含羞的笑意,温婉可人的神态,散发出难以言喻的美,让他几乎端着碗想做到她的对面靠近她,然而,她拂袖毅然决绝离去的身影,瞬间提醒他切莫轻举妄动。还有一次,周五下班后,刚吃完饭的他从食堂出来,看到她从小学部教学楼出来,两人之间几乎相遇,仅仅是看到她高挑窈窕的身影,就心间一阵悸动,是窃喜还是不知所措,说不清道不明,或许是既喜又惊。于是,在追上去和放慢脚步间犹豫纠结,然后还是放慢脚步,紧跟其后,静默守候她的美。然而,心里其实真的很想跟过去,因为她是去自己所去的教学楼的打卡处打卡,自己装作跟在后面打卡,他听她的芳名(打卡机会报出打卡人的名字)。无数次幻想在早上打卡的时候与她巧遇,但没有一次梦想成真,而此刻,机会就在眼前,然而自己却犹豫、踌躇、纠结,最后只是默默看着她离去,走出校门,消失在眼前。
难以说明,爱是奉献,爱说付出,究竟是什么情形;但是,从遇见她到深深进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他感受到的始终是美的享受:宁静、优雅、高贵、淡然、清新……在他眼中和心里,她与她的美,已经不是一道风景,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美的象征的存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