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之后,家里的电视基本成了摆设,闲赋在家的这段日子,电视节目终于重新回到我的视野,春节这几天,我惊喜的发现央视科教频道竟然还有《第10放映室》?!惊喜无比,它可是我儿时电影的启蒙,在网络并不发达的学生时代,有了它的指引下,我在音像店里淘到了多少值回碟价的DVD,绕过了多少看国产烂片的大坑,尤其是每年的年终盘点,那犀利的语言,配上一本正经的播音腔,有一种奇妙的反差感,让人忍俊不禁,拍手叫绝!
非常喜欢这个节目的编排,尤其是文案,有段时间听说是吐槽太到引得领导层不适被停播了,没想到竟然又在屏幕里看到,真的有种失而复得的喜悦。于是用以往追剧的热情,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准时打开科教频道,收看《影话 2018》。2018年是我最忙的一年,连电影院都没去过一次,这系列以时间为单位,回顾和点评2018年各大影院上映的中外影片,给我做观影指南正合适。
文案依然有令人捧腹的大实话,例如在点评豆瓣评分3.5的《谜巢》时,说道:“李冰冰的好莱坞之路走了有十年,《谜巢》更像是踩空的一脚。”我很不厚道地脑补衣着光鲜的冰冰在红毯凹造型时不慎摔倒。讲到同年上映豆瓣5.8分时,不忘呼应前文:“李冰冰继《谜巢》踩空一脚后,又超好莱坞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蓦然回首,小编比我还不厚道。
点评《捉妖记2》,也是毫不留情,提到里面的明星阵容“每个客串明星的出场,都能让观众暂时眼前一亮。”听到“暂时”二字就已经感觉到央视爸爸的调皮,果不其然话锋一转“在最应该加强功力的故事环节,开始摆脱地心引力。”最后中肯地给出了评价“这种电影跟电影的主角都应该学会成长,这样除了逗小朋友发笑外,也可以让陪在电影院的大人们没那么,无聊......”哈哈哈哈哈
说道《一出好戏》,一眼看出了第一次做导演就不想只是拍纯粹轻喜剧的野心,但是他只成功了一半,接着分析他如何用力过猛,功力不厚,故事交代不清楚,导致观众踩不准他安排的笑点。然后用朱广权式的押韵收尾“为什么说黄渤作为导演只成功一半,那是因为他的一手好牌出的有点凌乱。”天啦噜,求黄渤的心里阴影面积……
当然也有很多高度的评价,比如《红海行动》“将中国电影重工业向前推进了一步”;《超时空同居》“他的大头男主角一样,都是一股久违的清流”;《复仇者联盟3》“用10亿美元的预算来拍一次超级英雄们彻底的失败,真的有点酷。”
这样犀利幽默又不失公允的点评深得我心,虽然文案相对以前保守了很多,但是科教频道的褒贬还是很统一的,作为一部电影,导演的功底,剧本的合理性,演员的完成度,这些如果都经得起推敲,不管是大制作还是小成本,央视爸爸都不吝赞美,哪怕票房不如人意,都不影响它成为经典。说白了,我们之所以喜欢吐槽,喜欢围观别人吐槽,是因为我们更看重每个人的诚意。就像我们花钱花时间去看一部电影,我们当然期待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有带入感,能够被打动,而如何拍出一部走进观众心里的电影,那需要电影人十足的诚意,而不是靠各种华而不实的营销和宣传。
为说实话的《第10放映室》点赞,为敬业专业的电影人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