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作者: 董筱北 | 来源:发表于2023-01-09 22:00 被阅读0次

    临近新年,天气忽然暖和起来。正午的阳光普照着大地,穿着羽绒服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竟然出汗了。今天是三九第二天,这温暖的天气,不知道是东北地区越来越宜居了,还是预兆着来年庄稼的欠收。

    老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可是现在我却享受着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三九天。我开始想念小时候的寒风凛冽,鹅毛大雪。那时姥姥给我做最厚的棉鞋,那种棉鞋,姥姥的口语叫棉靰鞡。戴热乎乎的狗皮帽子,你能想象一个女孩子戴着狗皮帽子在雪地里玩得热火朝天的情景吗?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棉靰鞡就是棉鞋,至于姥姥为什么叫棉靰鞡,在我的理解里就是厚棉鞋。直到现在我才知道,棉靰鞡是汉族和满语的组合。东北是满族人的故乡,很多东北话都残存着满语的碎片。

    我搜索了一些保存在东北话中的满语,真得很有趣。

    1、磨叽、磨蹭:北京话里同有磨蹭,这是来自满语里的moji或moduo。

    2、普通话里的“马马虎虎”来自满语的“lalahuhu”。

    3、“巴不得”来自满语。

    4、满语里的“cahu”,本是泼妇的意思,流传为东北和北京话就成了咋呼或者诈唬。

    5、胳肢ge ji 或者是ge zhi 。这是北京和东北的方言。来自满语里的gejihesembi的音译,意思就是搔腋下使发痒。

    6、磨蹭:读音:mó ceng来源于满语moco。意为“迟钝”,今意为“动作缓慢,拖拖拉拉”。

    7、挺:读音:tǐng来源于满语ten意为“很”、“甚”。

    8、摘歪:读音:zhāi wai来源于满语jailambi意为“躲”、“避”。

    我们熟悉的糕点“萨其马”小时候玩的“嘎拉哈”,还有家里叫最小的孩子“老疙瘩”,都是满语。

    如今满语成为濒临语言,会说满语的已经凤毛麟角。但她并不会真正的消失,她残留在东北话亦或北京话里,默默地诉说着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征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ym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