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纾,“读书则生,不则入棺“——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小时候家里很穷,却爱书如命,买不起书,就只好向别人借来自己抄,按约定的时间归还。
他曾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把这八个字作为座右铭来鼓励、鞭策自己。这句名言的意思是他活着就要读书,如果不读书,还不如死去。
他常常是起五更睡半夜地摘抄、苦读。他每天晚上坐在母亲做针线的清油灯前捧着书孜孜不倦地苦读,一定要读完一卷书才肯睡。
由于家穷,加上读书的劳累,他18岁时,患了肺病,连续十年经常咳血,但他卧在病床上还坚持刻苦攻读。
到22岁时,他已读了古书2000多卷,30岁时,他读的书已达1万多卷了。
他曾经说:“用功学习虽是苦事,但如同四更起早,冒着黑夜向前走,会越走越光明;好游玩星是乐事,却如同傍晚出门,趁黄昏走,会越走越黑暗。”
他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学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见的翻译书的方式:先后由十多个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笔译,
将英、美、法、俄、日等十几个国家的1700余部名著翻译成中文,开创了中国翻译外国文学著作的先例,影响很大。
法国小仲马的《茶花女》,就是他与别人合作翻译的第一部外国长篇小说。康有为把林纾与严复并列为当时最杰出的翻译家,称赞说“译才并世数严林”。
1924年10月9日近代翻译家林纾 (林琴南)逝世。林纾,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又号冷红生。
1852年生。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成为落伍时代的遗老。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
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 《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 等最为有名,译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狄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 (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
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著有 《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
网友评论